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构建

2012-10-29

在新经济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发生明显的变化,高校对此必须做出反应,否则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的出现就在所难免,学校与教师之间构建新型和谐的心理契约就迫在眉睫。良好的心理契约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塑造高校教师有价值的将来,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谓生涯,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的概念,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组织生涯发展是将组织生涯管理和个人生涯计划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把个人的生涯计划和组织的生涯管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内生涯发展系统以达到组织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能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中国高等教育已跨入了大众化的时代,但高校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同期望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管理者应该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将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努力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将来,从而为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提供稳定的基石。

(二)以人为本,情感激励

对高校教师的管理要强调运用情感激励的手段,以增进教师和高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情感激励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感,要善始善终,坚持不懈。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心理契约是个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它随着教师的心理变化而改变,是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高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实体,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可预见的状况发生,这些状况就有可能打破学校与教师之间所存在的心理契约平衡。

(四)营造信任与亲密的校园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高登·F施尔(Gaodren,F shea)指出:信任是组织生命中产生奇迹的因素,是一种减少摩擦的润滑油,是把不同部件组合到一起的联结剂,有利行动的催化剂,它对工作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心理契约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形式,将在高校教师管理过程中显现出重要的实践意义。心理契约通过对相互责任的界定把高校与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行为与学校目标和谐统一。心理契约的约束效度虽然不及正式的书面契约,但比正式契约更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高晓芹.新经济下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6).

[2]李勇.试论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J].南京中医大学学报,2006,(6).

[3]杨琪.高校教师管理中良好心理契约的构建[J].科技信息,2006,(3).

[4]吴志华.高校师资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及其功能分析[J].教育理论,2006,(4).

[5]Schein EH.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y.Prentice Hall,1980,(15).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