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

2012-10-29

自卑通常是指人们由主观和客观而造成的妄自菲薄,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自我意识。过分自卑的人心理总是罩着一层凡事不如人的阴影,害怕交往、心存疑虑、行为退缩,缺少足够的耐挫力,遇到不顺利的事总认为是个人能力差,埋怨命运不好。有些人甚至有“社交恐惧症”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人看事看人都是静止的,不能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事物,以至陷进自卑的苦水中不能自拔。

对待过分自卑的学生,辅导员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了解他人。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与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种相互间的差异是无法相比的。因为,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没有必要时时、事事、处处与人比长短,关键是要自己能够认识和把握好自己。要引导学生正视自我,了解自己的缺陷,正确对待挫折,以勤补拙,扬长避短。同时,要全面了解与考察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恰当的运用好场合,让他们展现自身的优势和才能,感受到成功,找到克服自卑的动力。但要注意的是,大学生自卑的原因千差万别,辅导员一定要全面观察深入调查了解,找出原因,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及时进行指导,达到克服自卑的目的。

4.猜疑心重的影响与引导

猜疑是一种无根据的推测,凭个人的好恶,先入为主,先下结论再找原因的一种性格特征。猜疑心重的学生对别人总是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对他人有戒心,总是戴着面具看人和与人交往。面对这种学生,辅导员要采用的引导方式是:

一是要引导学生消除疑心。消除疑心最根本的就是要去掉私心,只有做到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要教育学生为人坦诚、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引导学生及时与同学真诚坦率的交换意见。当出现疑问和不同意见时,应冷静、诚恳、坦率,把疑问和意见摆出来,心平气和与对方交流。这样才能消除疑心,以诚相见,达成共识。

二是要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实事求是的处人处事。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要主观武断,要从事实出发,对人对事深入全面观察以后再作判断,摆脱自我封闭的思维方式。

三是教育学生正确把握好自我价值。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也就是说在社会中、在集体中,他是他,你是你,谁也替代不了谁。在认识他人、了解社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无端的怀疑他人,对他人言行也不要太在意,得失思想不要太重。同时要提醒学生防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问题外,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嫉妒心重、孤独固执、过分期待、欺骗、虚伪等,辅导员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

[2]胡凯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4.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