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早期依恋类型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12-10-25

儿童在2岁左右显露出性格的萌芽,对父母的爱有依恋感。4岁左右具有想独占父母并讨父母欢喜的感情,6岁左右,孩子初步形成性格的特征。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难改变。因此,儿童早期形成的性格往往可能成为他一生性格的雏形。早期亲子之间的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首先,安全依恋的建立,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从而形成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能够毫无惧怕地离开母亲,自如地到处探索,他相信可供他依赖的人不会丢弃他,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和他在一起并为他提供必要的保护。这样,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并由此推及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信任,儿童就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影响他以后对待周围的人的方式。其次,安全依恋的建立,会促进儿童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从而会帮助其逐渐建立起自信心。研究者发现,对父母或幼儿园阿姨依恋较强的儿童,其自我认同感也较好。如果儿童缺乏依恋感,他往往很少与大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他的一些想法和行动也就难以得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后连他自己也会对这些想法和行为产生怀疑。缺少自我认同感的孩子,很难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有的甚至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恐惧心理。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行为退缩,产生自卑的性格特征。

(三)影响儿童情绪的发展。

婴儿是以情绪的方式同世界发生联系的,婴儿不是“知觉的人,认知的人,而是一个体验焦虑,快乐和愤怒的人”。早期持久的情绪经验对其一生情绪的发展至关重要。婴儿期能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儿童具有稳定而快乐的情绪。“情绪是早期婴儿适应生存的首要心理承担者”。婴儿生理需要的满足最初是通过向母亲发出情绪信号得以实现的。如果母亲能对信号作出迅速的反应,母婴之间积极而又愉快的相互作用将得以保证,安全的依恋关系将发展起来。处于安全状态中的婴儿,他是快乐的,富有爱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而缺乏依恋安全感的婴儿,经常担心母亲离开而处于焦虑、恐惧、不安状态中。或者由于需要延迟满足而遭受挫折感,产生失望、愤怒等负性情绪,长此以往,儿童就会情绪多变,甚至成为感情冷漠的人。

(四)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模式。

婴儿期的人际交往对象首先是父母或亲近的成人,1岁以后出现与同伴的交往,早期儿童的依恋会对儿童以后的人际关系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是儿童在与周围人和物不断复杂化的交往中形成的反应方式与决定这种反应方式的认知方式逐渐沉淀定型,形成最初的“内部工作模型”,即儿童对自己、重要他人(如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及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稳定和认知模式安全依恋有利于儿童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技能,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具有依恋安全感的儿童,对父母有信赖感,这样,父母就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父母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就自然成为儿童的榜样,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也可以学到许多行为规则和交往的技巧。同时,儿童也乐意接受来自父母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积累成功的交往经验和掌握交往技巧。其次,有安全依恋感的儿童所具有的健全人格特征,为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儿童的合作、友善、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成正相关,而攻击与破坏行为则导致同伴拒绝。大多数研究也得出了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的相关较为一致的结论。

总之,早期儿童的依恋质量会对儿童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是现实的,又是长远的,它“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为使婴儿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因此,应该创造良好的抚养环境和条件,提高儿童的依恋质量,促进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M].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 德.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04.

[3] 张丽华.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2):39,37.

[4] 储召生.关注儿童依恋感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08-05(4).

[5] 郑晓边.儿童行为障碍与矫正[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4.

[6] 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选辑[Z],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94.

[7] 李 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 石伟,张进辅.国外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对行为倾向影响的研究,心理学动态,1999,1.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