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军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决策行为的关系

2012-10-25

2·3正面和负面框架中不同性别个体的决策选择结果比较:正面和负面框架中性别因素对决策选择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略)。

2·4不同人格维度学生在不同信息框架下决策行为差异比较

表1示,内向型、感觉型、情感型和认知型个体在正面框架下,选择保守和冒险方案的人数比例几乎相等;而在负面框架下,大部分个体倾向于冒险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维型和判断型个体在正面和负面框架中都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但在负面框架中更明显倾向于冒险。外向型和直觉型个体在正面及负面框架下都明显倾向于冒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Rusting等发现[7],当呈现正面或负面性质的刺激材料时,可以预测外向型和神经质特征个体的行为反应。如让个体回忆一系列词汇时,外向型个体比内向型个体更喜欢回忆积极性质的词汇;给个体呈现字母ANG,让其续写字母以组成一个完整单词时,神经质特征的个体更喜欢用负性词汇如angry (愤怒),而不是angel (天使)。此实验说明人格特征会影响人们在正负刺激下的不同偏好。在任务情景中个体反应的差异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8]。证明冲动性、焦虑和健康负性情感与风险选择任务中的风险态度有关[5]。

本研究证实当信息从正面呈现时,感觉-直觉型(SN)和思维-情感型(TF)人格维度与方案选择有关,这一结果与MBTI人格量表阐述的人格倾向是一致的。在MBTI中, SN维度主要描述如何提取信息; TF维度主要描述如何做决策。当信息从负面呈现时,人格维度与方案的选择无关。研究还发现,外向型和直觉型个体无论在正面还是负面框架中都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外向型个体喜欢新奇、刺激,喜欢冒险,而任务情景中保守方案会导致固定结果的描述不符合他们的行为特点,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直觉型个体能超越感觉把握事物的意义、联系和发展的可能性,可直接把握事物的基本框架,所以,无论信息以正面呈现还是负面呈现,基本上不会影响他们对方案的选择。本实验中,直觉型个体在正负两种框架下大多数倾向于冒险方案的选择。

思维型个体在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中都倾向于冒险,但在负面框架中更倾向于冒险,差异有显著性。这是因为思维型个体善于运用逻辑、分析的思考作决策,而不是个人情感,他们比较关注方案中"好"的结果,也就是能救600人。所以,在两种框架中思维型个体都倾向于冒险,特别是在负面框架中,他们更加关注保守方案要导致的死亡结果,因而选择冒险方案以避免损失。

内向型个体不喜欢刺激,不寻求冒险;感觉型个体本能地关注当前环境中的事实和细节;情感型个体一般将自身卷入到决策情境中,往往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及关心的事做出以人们的幸福为主要目标的结论,这些特点决定内向型、感觉型和情感型个体在正面框架下选择保守和冒险方案的人数比例大致相等,而在负面框架下关于死亡的描述使他们倾向于选择冒险方案以避免更多的损失。

总之,人格类型与保守和冒险方案的选择是有关系的,可以通过人格类型预测个体面临风险任务时的行为方式;或者为了达到信息传递者的目的,根据信息接受者的人格类型以合适传递方式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1 Dahlback O·Criminality and risk-taking·Pers Individ Differ,1990, 11: 265-272·

2 Dahlback O·Personality and risk-taking·Pers Individ Differ,1990, 11:·1235-1242·

3 Wong A, Carducci BJ·Sensation seeking and financial risktaking in everyday money matters·J Bus Psycho,l 1991, 4:525-530·

4 VollrathM, Torgersen S·Who takes health risks? A probe intoeightpersonality types·Pers Individ Differ, 2002, 32: 1185-1197·

5 LauriolaM, Russob PM, Lucidib F, et al·The role ofpersonality in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famed risky health decisions·Pers Individ Differ, 2005, 38: 45-59·

6 LauriolaM, Levin I·P·PersonalityTraits and Risky Decisionmaking in a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task: An exploratory studyPers Individ Differ, 2001, 31: 215-226·

7 Rusting CL, Larsen RJ·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ofaffective information·Pers Soc PsycholBul,l 1998, 24: 200-213·

8 Levin IP, Gaeth JL, Schreiber J·Anew look at framing effects:distribution of Effect siz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ndependence of types of effects·Organ Behav Human DecisProcess, 2002, 88: 441-429·

9 苗丹民,皇甫恩,罗正学,等·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 (11):1304-1306·

10 苗丹民,皇甫恩·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度分析·心理学报, 2000, 32 (3): 324-331·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