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心理自我保护意识,适当宣泄压力。从事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的人,自身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心理教师更要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护意识。充分的心理保护,可使自身不受周围生活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影响,时刻保持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这正是为他人顺利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心理教师掌握着先进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的心理矫正之法,如可经常有意识地通过倾诉、运动、大笑、旅游和听音乐等方式来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减缓心理压力,使心理和精神恢复活力,提高生活质量[4]。这些不但是助人的武器,同时也是自助的法宝。
(二)提高认知能力,完善个性品质。心理教师同样有来自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生活烦恼。另外,我国当前的心理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心理教师任务重,待遇低,进修少,晋升难。因此,心理教师更应积极面对困难,理性看待生活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一种更加开阔的心胸和开放的态度去理解和把握周边环境及人际关系,善于总结,冷静反思,积极调整,不断提高角色转换能力,避免出现心理冲突。而且,心理教师所具有的多重角色身份要求其必须培养具备真诚亲切、善于倾听、真心关爱、理解尊重、宽容接纳、乐于助人等良好个性,使受助对象有强烈的托付感,这样即使不考虑特别的辅导理论和技术,也能达到较好的辅导效果。心理教师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勇于面对困难,能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能更好地把握心理的苦和乐。
(三)建立科学用人机制。心理学人才的短缺使得各级学校求贤若渴,但往往只关注了是否具有相关专业背景,较少关注教师本人的个性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也较少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从而导致一些不适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人进入了教师行列。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中年教师和女性教师更适合从事心理辅导工作[5]。因此,对心理教师的选用一定不要唯文凭是用,要把好入口关。首先要求从业教师本身具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对于承担不同心理辅导职责的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也要有所侧重。如从事心理教育及管理的,还应该有教育学或教育管理经验;从事心理治疗的,要侧重其医学临床工作经历[6]。其次,对心理教师实行岗前心理测试。经过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测试,可以较好地甄别新教师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学校录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第三、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和学生年龄距离较小,利于与学生沟通;年长教师社会阅历丰富,心理调控能力强,对问题洞察深刻;而中年教师兼有二者优势,可克服青年教师人生社会阅历较少和年长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较远的不足。因此建立一支老、中、青结合,性别结构合理的心理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从而达到满意的辅导和教育效果。
(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生活环境。近年频发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使得不少学校对心理教师解决心理危机问题的能力抱着较高期望,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最出色的心理学家都不可能保证每一次工作都有成效,都能达到预期目的。由于人力紧缺,在背负着全校师生较高期望的同时,不少心理教师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咨询辅导任务。过高的期望值和过重的工作负担会使部分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在人际关系上,生活上又遇到各种困难,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个别教师失去自我控制。各级领导要对心理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如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人员配备,适度的工作任务都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快乐;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期望值,要根据心理教育工作的实际特点和现有条件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可实现的工作目标,不增加人为压力。学校不但要在工作上有个宽松的环境,生活上也要多关心他们。除了努力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人际关系外,还要尽可能地在生活上为广大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中,广大教师才能克服工作上的压力,避免不必要的心理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刘法洪.调查显示我国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N].竞报.
[2]傅小悌,许金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7(3).
[3]黄铃.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5).
[4]李军.在助人的同时学会自助[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12).
[5]王宏方,张秀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3,(5).
[6]吕新强,郭芳.教师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