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2012-10-23

随着各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发展,国际性的专业组织也不断成立,如1982年国际学校心理学协会(ISPA)的建立。欧美国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标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定义等方面正逐步走向统一,各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这种全球化趋势使欧美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又受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的影响,欧美国家在具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展中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土化趋势也日益凸显。如美国的“科学家──实践者”,英国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等。

三、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由于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且当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地位和职业认同差,专业化水平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责任范围不明确等,甚至还出现一些如形式化、个别化、医学化、课程化、德育化等不健康的消极发展倾向。因此,立足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快速、稳步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专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数量不够,二是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且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势在必行。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应提倡将当前的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模式,这样一方面既可以扩充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提高师资质量。

第二,严格规范并科学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是培养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一种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必须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时间,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师资的研究能力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专家指导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实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开展,而理论也要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不断创新。

第三,逐步确立资格审查制度,加强专业心理学会、教育学会等专业学术组织的干预与审查。国家和地方要逐步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资格审查制度,使得专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逐步职业化,持证上岗。

第四,合理规划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力度,合理规划,制订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从而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得以保障,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稳步提升。

第五,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中的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充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从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看,其理念正在向着“学校问题中心”,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中心”的方向迈进,正在从“让儿童适应学校”到“让学校适应儿童”“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最有意义的教育”方向转变。由于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因此,充实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涉及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生涯问题等诸方面;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的心理诊断与干预矫正,从而使学生能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要多样,多种形式并举,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注意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小学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要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高中要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整合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体系。[5]第一级是广大学校教师,从心理健康角度辅导学生发展;第二级是学校心理学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咨询、干预等;第三级是指专业心理医生,以心理治疗等为主要任务。

(三)加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本土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当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加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存储、管理学生的心理档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健康信息;通过计算机对教师进行大规模专业训练,建立全国甚至国际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各成员间可在互通信息、相互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立足我国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具体情况,反映与适合我们国家和民族及民众的心理特征,要能推陈出新,树立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或本土化进程。在引进、吸收与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时,切忌盲目照抄,生搬硬套,而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立足我国学校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教育效果,将国外先进的理论或模式与我国教育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从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5.

[2]王宏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校心理现状简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1):24—26.

[3]周正.美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2):24—26.

[4]王宏方.国际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2):22—23.

[5]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56—60.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