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小学生的拖延心理及其矫治探索

2012-10-23

如上所述,拖延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学生的这种行为习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治。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来对学生的拖延行为进行矫治:

1.制订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

一份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是让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及时完成的重要保障,它能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没有学习计划,学习便没有目标和步骤,学生也就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血来潮的时候学一学,没心情的时候就把书本束之高阁。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能有效地提高时间利用率,减少拖延行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他们制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订计划时应紧密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可从短期计划入手,按时间和任务制订双向计划,并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写清楚。每天能顺利地完成计划可以让学生随时地体验到成就感,对以后的学习活动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从而逐渐减少拖延行为。

2.采用化整为零的学习方法

这主要是针对较为困难或时间跨度较长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办法。当面临一个较为困难或是需要付出较多精力的学习任务时,由于畏难情绪的作怪,学生便迟迟不愿意动手去做。这时,教会学生采用化整为零的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把一个较大的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把大目标化解为小目标并把完成的时间详细规划好。这样每天完成一点点,日积月累终会成功地达到目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建立奖惩分明的监督机制

制定奖惩分明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约束学生的拖延行为。有着拖延习惯的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往往都比较差,学习计划制订出来以后,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有力监督才能够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应该每天检查他们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果学生按时或者提前完成任务,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而对由于拖延没有顺利完成计划的学生,应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如剥夺其玩耍的时间等以示警戒。

4.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中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心理特点,他们内心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回应和认同。而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当一项学习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家长和教师要随时检查他们的学习进度并给予他们及时明确的反馈。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起到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治学生的拖延行为。对于成绩较好的激励性拖延类型的学生来说,获得荣誉和赞赏是其摆脱拖延心理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回避性拖延类型的学生,只认定最终考核结果,有利于消除其自我提前寻找失败借口的拖延倾向。无论是激励性拖延还是回避性拖延都属于不良的行为习惯,应该让学生明白拖延所造成的时间的浪费和危害,培养其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正确归因观,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摆脱拖延习惯,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拖延习惯是成功的大敌,减少和控制学生的拖延行为,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养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Solomon L J,Rothblum E D.Academic procrastination: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503~509.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词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