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高职女教师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

2012-10-23

提升教师德性,体验教育喜悦罗素讲过:“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具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美国著名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提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我们也常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知名学者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只足是:思想——真,情感——善,品德——美。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因此,高职女教师要注意修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的品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任何利益的驱使、诱惑下都能洁身自爱,把握自己,决不能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样随波逐流,滑入平庸和世俗之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垂范;禁止学生做的,自己要身体力行。要使高职女教师的精神之美成为教育领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充满人文和人性色彩,沐浴在这样阳光下的学生一定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全面的。这样做会获得学生的敬重,教师也会得到快乐。高职女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作为教育者认同受教育者的理解力。理解力是一种发生在主体间的双向的整体影响,教师的理解能带来学生对教师的亲近、理解、共鸣,学生的理解也会成为教师感受自身价值的力量源泉。提升教师的理解力应侧重于体验学生生活学习的情境意义,对学生进行意义的指导,使学生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理解精神的价值所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情感得到升华。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理解必须“先行”,学生才会将教师视为可信赖的人对之倾诉,师生之间的理解才会发生,道德教育的效果才会自然提升。教师被比喻成“人才母机”,女教师更是如此。既然是“母机”,就要有“母爱”。西方社会的“博爱”,中国人心中的“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思想都是教师德性不断提升的表现。当教师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学生时,学生会以自己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与体验,领悟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产生亲近感。反之,学生对教师的厌恶会成为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更新教育观念,学会自我设计女性成才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高职女教师还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首先,应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时代早已过去,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女人和男人可以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高职女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旧观念,克服依赖男人的思想观念,根据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兴趣特长,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育教学模式,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卑自弃。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可以使高职女教师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兴奋、喜悦、成功的感受以及所谓“高峰体验”。其次,高职女教师要勇于参与竞争,在职称晋升、竞聘上岗、教学竞赛等活动中要勇于参加,通过参与,不仅有机会获得成功,更可以使高职女教师在各种活动中成熟、成长、坚强起来。机会转瞬即逝,有志于发展的高职女教师不必作谦谦君子,应大胆地展示自己,让所有的人了解自己的才干,相信机遇一定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再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职女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一代的高职女教师应成为品性高尚的人,不辱使命的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

高职教育是一个鲜花盛开,芳香四溢的百花园,高职女教师是百花园中最亮丽的风景。高职女教师应带着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优雅、冬天的从容走入高职教育,走入高职学生当中,熏陶和影响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改革开放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高品位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友荣.教师心理保健[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2]陈慧.高职女教师再发展心理障碍解读[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