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心理正常的学生为主,同时兼顾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重视学生的文化背景
学生的出生地、出生环境、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便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要灵活多变。不能千篇一律地搬用一种方法,用同一种语言来辅导学生,一定要因人而异。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区别于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目标、动力、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与良好的道德品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规范性要求,其方式是通过教诲与训练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其原动力来自于内部需求,其工作方式是助人自助。所以两者不能混同于一体。
(三)尊重学生,作好保密工作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尊重,充满真诚、同情、爱心去倾听求询者的心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由于学生倾诉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学生的隐私。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隐私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心理辅导员或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学生的隐私。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不允许他人查阅和借用。
四、构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和全面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占我国中小学生的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和实施,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必须站在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这样一个历史高度来加以认识。
(二)加强调查研究
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观察、测量等方法,掌握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可以采取教师、学生、班主任、家长进行座谈的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他们的心理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构建心理干预体系,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健康成长。各级农村中小学要根据要求建立好组织机构,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信箱,按比例配备好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还要面向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组织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四)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很大,不能适应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机制;要通过高等院校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让他们尽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解答校长和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或与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可利用城镇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口交流、共同探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五)启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系列评定工作
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打开一条通道,积极鼓励有专业化水准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启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系列评定工作,切实改善心理健康教师的生存环境,完善各种保障机制,为他们的成长解除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拓展训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