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识偏颇,主次不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评价出现极端化,如过度追捧或一味排斥。笔者认为:目前人类对生理疾病尚无一针就可以全面免疫和终身免疫的良剂,何况年轻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笔者更尊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途径的观点。它的预警和矫治功能在现实应用中确实不可或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其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它关系日后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而如何更好的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则需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各方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与努力。至今,教育部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途径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作出了进一步的科学规范。笔者就此谈一些对策和建议:
1、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上高校党政工作议程,制定具体设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尤其出现的恋爱及性际交往失调问题的大学生,更要注重引导,不再用"一刀切"和"杀鸡敬猴" 的传统解决手段;
(2).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必要条件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主要包括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心理师资队伍,配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如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电脑硬软件、心理治疗仪等设施;
(3).落实责任、建立防控机制。学生管理部门和院(系)部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严密的防范监控机制,特别是关注恋爱学生、贫困学生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等。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正规教育体系。
(1).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以心理咨询机构为阵地和堡垒,着力培养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安排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健康》等有关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课程,并列人学生必修课;周期性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使大学生系统的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心理卫生的一般知识及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成立学生心理卫生组织(社团、协会)。把心理学爱好者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与指导,培养一批学生骨干,由他们去开展"同伴教育"将更有亲和力、说服力。同时,通过协会开展多种心理活动:如团体辅导、大规模地心理健康普查等。因为大学生群体面临许多共同的人生发展课题和相似问题,他们也更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因此,适当开展诸如"人际关系训练"、"领导才能拓展"等活动,让学生相互接纳、理解、支持、帮助达到改善和适应的目的;
(3).及早预防,构建心理档案库。高校要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采集的数据信息经整合和统计后再构建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档案库,有的放矢的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咨询、治疗。这样有助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能及早的危机干预从而避免、控制了一些惨剧和极端事态的发生。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网络体系。
(1).加强班级、宿舍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班风好坏,直接影响学风、校风,而良好的学风、校风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愉快的情绪;
(2).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校刊、橱窗、板报等媒体,通过第二课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社会实践与调查、学术交流、勤工俭学、科技服务等等。这不仅能使大学生在"玩"过程中增长才智,发挥特长还可以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心态,更快乐、健康的成长与成材。
4、引导大学生自我调适,积极应对现实。
(1).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指导,塑造自信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欲根本上调整大学生的心态,主要依靠学生自身主动正视与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人比人,气死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最优秀的人也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最失败的人也有成功的时候"。这就要求大学生坚信自己、客观地评价和接纳自己;
(2).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培养诚信品质。交往可以使人增智,友情可以使人欢悦。校园是个小社会,我们应先广交朋友而后交知心朋友。在待人接物时,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诚信待人;
(3).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建立积极的防卫机制。在遭遇挫折、打击或不公正对待时,要懂得自我保护;多用生活的哲理、模范的事例、行为来激励自己;学会倾诉和分享来及时转移和宣泄不良情绪和压力;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涵义,不苛求自己与他人,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处世。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只有破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种认识误区,理顺管理体制,获得政策支持和补给保障,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只有学校教育部门、家庭、社会、大学生自身四方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步人全新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孔 燕,江立成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 教育报.2002.5.23(1)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员)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上)[M].民族出版社,2002
[4]周 涛,王晓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27~29
[5]胡爱忠.从课桌文化看大学生的心态[M].教学科研,广西职业技术教育,2004,(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