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现实救赎

2012-10-19

虚拟世界如此之逼真,以致人们难以分清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世界究竟是人类将来生活的可能情境还是它隐藏了现实世界还未认知和攻克的根本奥秘,甚至人们一度在思考互联网所缔造的虚拟世界是否可以成为现实世界的替代品。然而,理性分析来看“,虚拟实在中的物的属性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对真实世界中客观物质属性的描述”[6]。因此,要将大学生带离网络成瘾的泥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个主体必须认清网络成瘾的本质与危害,从而敦促大学生回归现实世界,通过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融入社会生活。

互联网所营造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任何虚拟世界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精心设计的“,虚拟是一种人类希望和欲望的投射”[7]。可以说,虚拟现实是人们基于现实的不满而呈现出来的对未来的期许。精神空虚的大学生曾经在应用互联网之初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他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但一旦网络成瘾,大学生就完全颠倒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将现实置于从属于虚拟的位置。“对于网络成瘾个体来说‘,网络生存’不再是‘现实生存’的有效补充,而是成为了他生存的‘主要样式’。这样‘,现实生存’与‘网络生存’之间的‘目的—手段’关系就被颠倒了——‘网络生存’成为了‘现实生存’的目的,而‘现实生存’则仅仅成为了‘网络生存’的手段。”[8]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世界至多只是现实世界在镜中的成像,而且所呈现出来的还是经过了信息发布者改造的镜像,然而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无视现实对虚拟世界的决定性作用,无视现实世界,片面沉溺于虚拟世界之中,这不仅消磨他们的精力,更严重的是将出现人格的缺陷和价值观念的扭曲。对于网瘾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完全将生活与互联网相连,任何的价值标准、情感、人格体制都只有在有助于他们获得网络快感时才具有意义。这种异化的精神状态与现实世界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他们在虚拟与现实转换之中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随后会由初期的精神心理依赖转变为躯体生理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双手颤抖、食欲不振、匮乏无力和恍惚不安等症状。这些对网瘾大学生的社会功能和生理功能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认清网瘾的本质与网瘾的危害只是解除网瘾的基础工作。网瘾产生的根源在于大学生难以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精神满足,因此,必须从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主体出发,共同改造现实世界。

高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大学生在学期间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高校中度过。要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戒除互联网成瘾,高校大有可为。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减少因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心理失落现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技能和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应用互联网辅助学习的能力;开展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学术问题探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转变思维,客观看待网络成瘾,人尽其才,寻找每个学生的长处,努力将网瘾学生塑造成网络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整合好学校资源,在完善社团学生自治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余活动;加强对校内网络使用的监管,以监管推动大学生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

社会是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大环境,高校仅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极大影响着高校的运行。当前社会浮躁成风,一些大学生幻想着一夜成名,放弃了脚踏实地的努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之时,成功所需要的长时间积累的确考验着想要成功的年轻人,但是只有具备坐十年冷板凳的毅力,才可能实现永续发展。社会各界要共同形成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之风,多树立积极榜样,鼓励大学生真抓实干。同时,还要改变将成绩视为优秀或成功的唯一标准,建立多样化的人才考评体系,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多样化发展。大学生是网民的主体,一些商家片面地将上网或玩某一款网络游戏与时尚相挂钩,抓住大学生追赶时髦的心理,裹挟大学生,并且为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等提供各种便利,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无疑助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获取利润是商家的本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在既有的研究中,家庭因素尤其是家庭中的负面因素,如单亲往往都被纳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尚无统计学数据的支持,但是,家庭氛围的确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在家长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寄予厚望,因此,对孩子的成绩十分强调,也对孩子的学习带来了极大压力。在这种缺乏对孩子真正需要关注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选择将网络作为情感宣泄的渠道,这种习惯延续到大学,加之学习压力骤减,上网的频次必将有增无减。因此,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给孩子充分自主性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中国的父母常常将自己未能实现的希望强加给下一代,而这些愿望往往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以理性、平等的态度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对于有网瘾的孩子,父母要与孩子共同努力,通过专业救助帮助孩子走出网瘾深渊。

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所有原因中,大学生自身是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网络成瘾最根本的原因源于精神空虚,因此,大学要避免陷入网瘾就要学会科学利用互联网,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正确看待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树立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在人、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最终的和最基本的主客体关系,而虚拟世界只是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中间系统。它是人为了解决人和现实之间而发明创造出来的,最终又要用它来为解决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服务。”[9]

互联网是人们发明用以使生活更加便利的工具,脱离了工具属性,则必然是对互联网的错误认识和应用。大学课程较少,有许多可以由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合理安排这些课余时间,博览群书,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矛盾,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大学生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切不可片面“愤青”,以积小步至千里的毅力在独善其身的同时,争取兼济天下。

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网瘾也不是毒瘾,面对大学生网瘾现象,社会各界应冷静分析其产生根源,穷根究底,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通过多方努力从根本上杜绝互联网成瘾。

参考文献:

[1]单美贤,李艺。论经验的完整性:现实与虚拟的结合[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辜正坤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29.

[3][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140.

[4][英]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M].郇建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6.

[5]李宁。虚拟视角下的“完美世界”[J].学海,2010(6)。

[6]张怡。虚拟实在论[J].哲学研究,2001(6)。

[7]朱珊。虚拟与“虚拟实在”[J].学海,2010(6)。

[8]郗戈。游走与沉溺:“网络成瘾”的异化生存方式[J].人文杂志,2010(6)。

[9]晓荣。虚拟世界的哲学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4)。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