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儿麻醉心理学问题浅析

2012-10-18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 要: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其住院和接受医疗期间可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使机体低抗力下降, 而削弱机体对麻药的耐受力, 不利于麻醉诱导及管理, 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文章初步探讨了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小儿麻醉 心理学 心理反应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 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 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1953年Eckenhoff提示一个事实[ 1 ] :每6个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的儿童中,就有1个在术后出现人格障碍;若麻醉诱导骚乱不稳,则2名儿童中就有1名产生精神创伤症状。因此麻醉医师必须能够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从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1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地向复杂、抽象发展。从最新的反射活动到随意活动,然后发展到意志活动、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从最新的无意发展为有意的,即小儿从直接受外界影响和受成人支配,发展到越来越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行动。从出生时仅有一些素质的差别到逐渐形成个性。因此, 小儿心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 有规律的过程, 是受先天遗传、环境影响和经验积累的制约。当小儿在患病或接受麻醉、手术时所表现的心理障碍与此有关。

三岁以内患儿, 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形成, 也无所谓悲观与乐观及不安情绪, 只能用啼哭来表现自己的种种感觉, 这与此阶段的年龄特征有关。同时, 他们完全是在成人照料下生活, 只跟父母和养育者, 小儿的情感是需要抚爱和逗弄等。

学龄前小儿,脑神经发育接近完好,大致接近成人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也逐渐成熟,能把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比较,但毕竟是个半幼稚、半成熟的孩子,依恋心理明显存在,自控能力差,但可塑性也特大,喜欢受到鼓励和夸奖,以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学龄期小儿,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 知识经验的增长, 已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来拟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和规定行为准则, 当患病时心理压力与成人近似, 非常注意医生和家长对自己疾病的态度, 因此, 要注意避免增加患儿的心理压力或创伤而影响治病配合与效果。

2 术前的心理状态

医学心理学认为: 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患儿对疾病的态度既取决于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 同时个体差异也是明显的。因此, 患儿对疾病也持有不同的反映。

在消极的心理反应方面: 有害怕疑虑、恐惧心理、忧郁反应, 主要表现有不安全感和孤独感、胆小怕事、情绪不稳、行为举止退步现象, 较重者表现为惊恐,特别是术前在手术室门前与其家长分离时,恐惧反应更加明显,常见哭闹不安、战栗、惊叫、挣扎、逃跑等姿态反常,对麻醉前操作极不合作。

积极的心理反应: 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一般与麻醉医师进行了充分的交谈, 消除了不安心理, 表现较为安静、合作。

家长的疑虑: 既怕麻醉浅使小儿痛苦, 又怕麻醉过深发生意外, 或怕麻醉影响小儿的智力, 常表现紧张、忧虑、心理不踏实。

3 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因素

小儿住院和接受医疗可发生严重的情感问题[ 2 ] 。一些病儿在出院后长期持续存在行为紊乱,其干扰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小儿的年龄。

6个月以下婴儿对离开双亲无烦恼, 他们很容易把护士当作母亲, 从心理学角度看, 此时是接受大手术的良好年龄, 但长期分离也可能影响双亲与小儿的感情。其它各年龄组小儿与家长分离都有不同程度的害怕、疑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小儿情感理智上发育尚不成熟, 对手术治疗不能理解其合理性。家长的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活动常可影响小儿心理活动; 环境的影响, 医院对小儿来说是一个陌生地方, 住院后与家庭分离, 以及住院时间长短; 家庭背景也可对小儿引起情感问题与家庭对他们的溺爱程度有关; 惧怕静脉穿刺及手术麻醉, 小儿对麻醉的恐惧主要是害怕术中不能入眠、手术疼痛或术后不能苏醒; 以往手术麻醉不愉快的回忆重现, 可拒绝再次麻醉的实施。麻醉医师的影响, 术前没能与小儿做好心理谈话, 没能取得小儿的信任或因操作不熟练使他们遭受了痛苦。

4 不良心理反应对麻醉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术前小儿所出现的严重心理反应, 使机体低抗力下降, 而削弱机体对麻药的耐受力。由于严重的心理学反应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不利于麻醉诱导及管理。麻醉前小儿心理准备不适当或采取强制性措施, 有可能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 如恐惧、夜尿、抑郁、焦虑、行为改变等后遗症, 可延致数年[ 3 ] 。小儿因恐惧心理拒绝麻醉操作。由于恐惧反应, 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 诱导及术中、术后易发生呕吐误吸。

5 麻醉医师所面临的任务

一个麻醉医师必须认识到预防小儿心理创伤,小儿的心理准备与术前用药同样重要。

对幼儿期多和患儿在一起, 在麻醉操作上采用: 在未入睡前让其与父母陪伴, 这主要是消除患儿的“迟延模仿”。麻醉以全身麻醉为主。对学龄前期由于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无抽象思维、自我较突出, 故术前除多和患儿在一起外,还须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说明麻醉的安全性, 并想办法使患儿早日适应环境, 熟悉麻醉师。麻醉选择是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

对学龄期, 他们已有抽象思维但很幼稚, 对自我有较清楚的认识, 故与家长一起引导患儿配合我们麻醉, 同其它患儿的亲身说法加以教育, 并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有关麻醉和手术的问题, 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通过以上做法如患儿能配合麻醉, 则选用神经阻滞麻醉如硬膜外麻醉, 力求做到手术区绝对无痛。反之则用基础或全麻。

少年期, 他们思维已开始成熟, 但考虑问题爱从自我出发, 故他们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一是手术、麻醉本身, 二是对他们将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他们对于手术外露部位的羞涩和恐慌。针对上述问题和患儿讲明麻醉的安全性, 将来不影响他们的智力及身体健康等, 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麻醉方法基本同于成人, 术中尽可能早的让他们安静入睡。

6 结语

以往临床工作中, 人们都注意到患儿的种种不安情绪, 做了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 因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 没把心理、社会因素摆在一定位置上, 这是较为遗憾的。特别是在小儿麻醉时, 不可忽略心理因素, 给患儿带来心理创伤, 期待在今后工作中, 作更大努力, 探讨小儿心理与麻醉手术的关系, 取得更多临床经验。[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潘守东, 马旭波1儿童术后镇痛的问题1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 (26) 3: 30

2 张秉钧1小儿麻醉进展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1) 8: 4

3 赵俊, 刘俊杰1现代麻醉学1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威廉希尔app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