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例句中, “好” 如果读作第三声的话,表明这个人好商量,不刁难人;如果读作第四声的话,表明那个人喜欢说话,一直说个不停。汉语中有很多词都有多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义,混淆读音就易产生语音歧义。
3、重音不同引起的歧义
例句:最好买一个。
在这个例句中,如果重音放在“买”上面,意思是指“要买一个,而不是借或其它的方式”;如果重音放在“一个”上面,则表示“只买一个就行了,无需多买”。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不同的重音表达了说话人不同的含义,如果不能注意到这点,就会产生歧义。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一般这些词的不同意义是有联系的。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尤其常见,因为汉语中语素或词很多为多义。词汇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例句:他已经走了。
在这个例句中,“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 另外一个是“去世”,因为汉语中“走 ”可以作为“去世”的委婉说法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词汇歧义。
2、同音异义引起的歧义
例句:这儿的人多半是大学生。
在这个例句中,“多半”既可以理解为“超过一半”,说明数量;又可以理解为“大概、也许”,表示推测。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同音异义词易产生歧义。
3、 同形引起的歧义
例句:(1)他参军去了。
(2)这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例句(1)中,“参”读作“can”;在例句(2)中,“参”读作“cen”。这是
典型的同形字。如果读者不掌握同形字就不能理解句子,因而产生歧义。
(三)、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指因语法关系或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语法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情况。
1、 兼类词引起的歧义
例句:抽屉没有锁。
在这个例句中,“锁”既可以指实体的锁,也可以指动作“上锁”。 一个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难以确定是哪种词性,就会产生歧义。
2、 结构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
例句:这张照片里是小明和小刚的爸爸。
下一篇:探析洗发水名称的词汇与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