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僭越与消融

2013-01-18

网络流行语将普通语意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甚至是名言,进行了网络化的加工,变成一种具有特定的文化审美价值、感情抒发价值和消遣娱乐价值的精辟语言,实现了在网络语境中对传统语言的再造。而与此同时,一些经典的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甚至一些“高深”的术语等精英文化,经过网络的普及和流行化的再造后,逐渐增添了娱乐、狂欢和调侃的味道,精英文化逐渐走向平民化和普适化,而网络流行语也逐渐从主流文化中吸取养分,成为一道风景、一种特色。

一个特定的网络流行语从它的诞生到传播过程经历了由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的过渡、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过渡两个过程,而最终的发展方向,则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冲突、融合和汇流。网络媒介的开放性特征造就了社会个体以建构自由文化对抗主流文化的方式,以便表达其阶级意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展现了受众话语权的提升,处于被支配地位避开受压制性的权力,使用商品文化的材料和资源并颠倒其功能,这一抵抗方式实现了网络自我身份的建构,同时这种文化比精英文化更具有号召力和示范的模仿性。

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过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为大众所接受与消费的一种文化”。②大众文化是网络文化的母体,是因为传播语境的改变而产生的网络平台的再现与移植。这从网络流行语的语意构成上可以分析得出。网络流行语具有大众文化的属性。大众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对大众的依赖性和价值共享性”。③网络流行语保留了大众文化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进行了质的延伸和量的扩展,使其六个基本属性有了更鲜活的体现。

“寂寞党”的案例考察

寂寞党来源于“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此后被高度模仿,并形成了“×××不是×××,是寂寞”的句式。此后,“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哥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等语言被迅速模仿,成为一个时期内最热的流行语。可以说,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积淀,网络流行语也不例外。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模仿及迅速蹿红的过程可以看出,词汇是语言变革中最为活跃的方面,网络流行语词汇反映着语言的发展变革。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三类:一是语素构成类,比如缩略、表意数字、表情符号等;二是语言移植类,比如外来语、方言古词新解等;第三类是文化娱乐类,比如媒体的省略词(像“艳照门”等)、名言俗语的僭越类(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等。

“寂寞党”的诞生过程,虽然有复杂的传播学和文化学背景,但并非无迹可寻,从“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到“哥唱的不是哥,是寂寞”,这种“×××不是×××,是寂寞”的句式,传播大致的流程是语言的创造→语言的复制→语言的模仿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中包含了传播者的心理诉求、传播环境的影响、受众的心理诉求、语言文字的特点、传播渠道的开放性、受众获取的易得性、模仿的简易性等元素。

诸如“寂寞党”这样的流行语,体现了部分年轻网民对文化的调侃和消遣性的利用。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话语地位上升的实现,网民采用这种方式宣泄和表达心中的郁闷、无聊、彷徨,也表现了对当前主流文化一种消极的对抗。另一方面,在网络流行语的改造、模仿和传播过程中,主流文化开始趋向边缘化,非主流文化和主流文化在争鸣和冲突中实现融合。

网络流行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文化盛开在网络技术土壤中带刺的花朵,是带有狂欢和娱乐功能的交流武器,是智慧和庸俗并举的文化现象。不能说是网络语言将大众文化变得庸俗不堪,也不能说是网络文化拯救了日渐边缘化的精英文化。对于网络流行语,我们依然将其界定为一把双刃剑,它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功能。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对大众文化具有示范及引导作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和平民化特点,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对于大众文化的传播而言,无疑是其传播方式的改革和延展。网络流行语有助于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也包括了大众文化的普及化。各种各样的传播主体之间的意识互动、思想互动和文化交流被强化,社会主流文化所蕴涵的道德意识也被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对大众文化具有消解与异化作用。网络流行语由于其传播语境的特殊性:“沉默的螺旋”的作用以及“把关人”效果的弱化,导致了流行语传播的非理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这给大众文化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恶搞的形态存在,对于社会意识形态造成一定的冲击,包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历史观念、群体观念、社会家庭等级秩序观念的冲击,是对大众文化的消融、消解和异化。

网络传播的规范机制

首先,以受众主体地位回归为基本语境,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体受众是主导,他不仅阅读、复制、评价信息,还上传和发布信息。因此,信息的质量和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决定了互联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和主流文化能否传承。网络流行语是草根网民的杰作,网络流行语质量的高低,网络流行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的价值取向,都与网民的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培育合格的“网络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