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汉语言的式微抑或是汉文明的式微

2013-01-18

  【编者按】: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汉语言的式微抑或是汉文明的式微

现而今世界潮流滚滚向前,似乎什么都要向欧美国家学。于是乎全国上下一片英语热,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能说一两句“yes”“ok”“sorry”则十分光彩,以至于在中国举行的种种会议现在也开始不打算让国人听明白了,有些甚至于连中文同步翻译都不屑提供了。言外之意之声即是:连英语都听不懂还混什么劲!还能算什么有学问的人吗?更为壮观的是现如今到处都是诸如WTO啦、MBA啦、FBI啦、CBS啦、BBS啦,难以尽数;而普通老百姓也在被大批的偶尔夹杂着英语台词的港台风剧目所吸引……于是乎,一个颇尖锐的问题便摆在了国人的面前:汉语言究竟还能跟得上时代吗?汉字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既然英语那么好用方便——而这一切疑问最后似乎意味着一个颇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汉文明还有存在的空间吗?单就从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中反映的东西来看,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汉文明”吗?

笔者以为,照目前这种语言洋泾浜化和汉英语言混杂的势头来看,如无其他变故,一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们将需要借助一帮语言考古学者们的翻译,将汉字译成英语来读中国历史了。不信吗?不可能吗?君不见现在的许多博士们说起英语已经比讲中国话还顺溜了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已不屑在“高级场合”说汉语了;事实上,他们在打字、讲话或者写作时表现出的汉语素质已经很艰难了:错别字满篇满口,许多常用的成语和客套话已经不会用也用不灵光了……是笔者在危言耸听吗?如果不信就请你去见识几个我们的博士们吧,或者去看看我们的大学生也行,他们正被如何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而搞得焦头烂额,恨不能下辈子投胎投到美国,或者能投胎到英伦半岛也是好的啊!

先从对我们教育中的教材等方面设置的简单观感说起

近些年来在中国举行的各类研讨会、国际会议、论坛之类,已不想让国人中一大批学了十几年英语而英语仍很蹩脚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们听懂了。但凭良心说,尽管我们在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上大学要考英语,考硕士、考博士时最花时间的也是英语(起码在现实中一大批人考研时,费精力最多的必是英语),晋升职称时也是外语(英语),但以笔者作为一名长期混迹于科研单位、大学的人亲历观感而言,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四、六级英语考试能通过者,大多不具备什么可用的英语听说能力,恐怕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龄前儿童的水平也达不到,阅读能力最多也只够讲英语国家的初中水平,而写作能力大约只及小学水平——只怕还是英语系国家小学没毕业的三四年级水平而已。本人对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并无特殊偏见:一个经济等方面明显落后的民族只有降低姿态,主动学习别的较有优势的民族的长处才行;即便具有优势的国家民族也应敞开胸怀全方位地学习他国语言。因为只有精通了一门语言才能准确体悟一种文明的精邃,一种语言体系同时也是一种文明体系的最大载体。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要不要全国运用如此庞大的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以至更多的几乎所有学生的大量时间去攻读英语。我们的孩子们因此而没有了多少玩耍的时间,也没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一个个读成了近视眼,而最终的结果却只能具备英语系国家的小学水平!这笔账成本与收益的不成比例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到大学,负担最重的恐怕不是什么数理化,而是外语——特别是英语;现在的许多大学要求学生能毕业并获得学位,就必须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因此一到英语过级考试前几个月,许多大学的各种专业——诸如经济、生物、工程等等专业就会将其他专业课停下来或变相减下来,腾出时间以使学生用来专攻英语。否则过不了级时学生自然不能毕业,任课教师难堪,校(院)长脸上亦无光。此事干系极大,不可不为!而我们现在所谓的考研、考博及考上后能否顺利毕业,其实也多半只会卡在英语上面。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之“研究生”,在当下中国,细细探究下去你会发现主要都是在“研究”英语如何过关。但这无疑是荒谬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这更荒谬的高等教学制度了:学生物的学生,其专业课可以很容易应付过关,或只要花很少时间就行了,但你却必须花大量时间学四级水平的英语——即该语系国家小学二三年级水平的外语;一个学中国农村经济的学生,可以不管不问不看今天中国农村的现状,也得花大把的时间苦过四级关……

当然,表面上看起来这仅仅是个教育误区,或一种落后经济文化体系对相对较高水平的经济或文化体系的向往与崇拜,但更深层次的却是我们从上到下对自己文化缺乏信心的一种全面崇洋西化的心态。

也难怪大家对自己的文化如此没有信心,看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科书就可略见一斑了:我们这个据说应称之为有六千年准确纪年史的民族,从小学到大学的每本语文教科书所选的作品中,大量篇幅是与当代政治等相关的人物或者故事,其他方面又过分局限于近现代的作品——要知道,一种文明或一种文学要让人迷恋或流传以至能经久不息,绝非用强行灌输的“爱国主义”口号可为;能让一种语言广为传世而经久不息,只怕惟有靠其深刻的美感(音、形、组合等)、靠它的厚重、靠它与人心灵的浑然相接、靠它的韵味、靠它的律感质感等才能实现。可看看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上又都选了些什么呢?坦率地说,一个近现代政治家的成功,也许对现世的人而言是炫目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能真正传世的伟人,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人?所以一个人的业绩和风范的高度或价值,我们应努力以历史的角度来慎视度量之;而且,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成功,并不必然地意味着他的文化道德行为就一定是可以成为楷模来传世的。如果让学生们学我们的风范昂扬、奔放不羁的大诗人李白如何学文学,或者如何被“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来感化,这显然是可取的;又或者让学生去学我们的大书法家及大画家们,如何用尽池水研墨而终有学术上的造化,这也是可取的,但我们若以某个近现代政治家如何吃墨苦学等做教化,就不一定有什么意境了。我们的语文教材用太多的篇幅于近现代的人物了,以及有太多的应时应势之作,同时又极缺乏诸如我们在英语书中常看到的描写平常人家的微妙感情及感情历程的作品:譬如我们大家一定会记得,在许多英语教程中都会撰入的一篇“黄丝带”的故事,它是描写一个从监狱中回来的人与妻子约定以挂在家门外的“黄丝带”为标志,决定是否会继续一起生活的故事。这类作品,在我们国家是绝对不可能被载入教科书的:监狱出来的人还苦等他干什么?即便有谁愿意等,也不必放进教科书中去渲染啊,“影响多不好啊”;即使要渲染,也必须先搞清他到底犯的什么罪,是故意犯罪呢还是过失犯罪,是政治犯还是刑事犯……总之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在英语教科书中会常选入一些关于非洲、美洲土著部落的故事,写矮人族们的脾气与作风;还有些是描写恋人间的相爱与虚荣的;还有些作品是写孩子对礼物的渴望的……这类作品貌似起点低,概无“政治”等高度,但请别忘了我们中99%的人都是些很普通的人,我们这一生中与家人恋人们的感情纠葛必然是我们人生一大部分内容。处在这个交通拥挤、人心浮躁的年代,在我们自己或者家人一生中,都难保会不摊上官司甚至牢狱,如何善待那些“失足者”显然是必须要面对的事;而我们对世间万物奇闻异趣的兴趣也是人人存在的……而这些又有多少是与“政治”有什么深的瓜葛呢?坦率地说没有多少,但它们却的确应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下一篇:浅谈汉语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