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普通话分层教学实践

2013-01-17

在普通话课上实施分层教学,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参考,只能是对学生的语音档案进行采集、分析,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分层标准是入学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全部新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打分、分析,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测试的客观性。课程结束之后,仍然需要对全体同学进行测试、听音、打分。在两次测试过程中,只有同一个测试员老师前后听音的对象完全相同,才能保证测试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之所以出现了入学测试时达到了二甲,而在分层教学后却“退步”为二乙的情况,就是由于两次打分的测试员老师不同,标准尺度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分层教学的标准尺度是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说分层的方法、动态的调整等等。

1.分层方法与人数比例

我们的分层教学实验是将全体新生分为了A、B、C三个等级,学生比例分别为39:118:40,其中B级班又分成三个平行班,人数比例为39:39:40,基本上符合普通话课小班教学(每班40人)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分班教学时,因为考虑到人数的平衡,所以A班的同学测试成绩在87.1分以上,还有8名87分的同学,虽然也达到了二级甲等,但是却进入了B班学习,这里就出现了分层方法的问题。由于每一年新生的语音面貌都不相同,发音基础各不一样,有可能在其他年级进行分层教学时,为了平衡班级人数,而出现87.5分也要进入B班学习的情况。因此分层过程中,分层的方法和人数的比例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2.动态分层

如果说分层教学认识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分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面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只有引入动态的调整机制,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我们进行的分层教学只是在入学时进行一次分层后就没有再调整,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班同学还有可能产生优越感,失去危机感,这也是造成A班同学进步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但是,由于普通话课时较少,只有一个学期,在短短的十几周教学中难以展开真正的动态分层教学,这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地方。

(四)分层教学的后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