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卢照邻的精神苦闷

2013-01-14

佛教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禅宗尤其如此,它已经深深契入中国文化之中[8]。卢照邻受佛教影响不甚深,但也期盼着信奉佛教带来的解脱。

在《游昌化山精舍》中,以游佛的轻松来反衬人事之劳苦,从幻想中醒过来以后,看到的会是更让他难以接受的世界。

在仕途不顺而有疾病缠身的双重痛苦中,求仙求佛并没有能够解救这位伟大的诗人。“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9]。理想无法实现,身心交瘁,他最终选择了投颖水自杀。

繁荣的社会没有造就卢照邻的功名却正是在苦闷的精神状态中,他敏感的心灵才会体味并记录下一些细微的感触,成就了他不朽的诗篇。这对诗歌史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葛景春.李白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杜甫.杜工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王勃等.初唐四杰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佟培基.全唐诗精华[M].北京: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

[7]李贺.李贺歌诗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

威廉希尔app  语言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