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

2013-01-14

2.阿米尔的“自卑感”的作用

阿米尔的这种“自卑感”对推动小说情结的发展和他自身形象的塑造以及影响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接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巧妙地展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不同时期对“自卑感”的不同处理所带来的结果。

第一方面,幼年的阿米尔没有能正确对待“自卑感”。一开始他陷入了“自卑情结”之中,对自己的软弱和不足感到无奈和沮丧。后来,在日复一日的与哈桑的比较和对父爱的渴望之中,阿米尔的心态渐渐地由羡慕变为嫉妒甚至是厌恶。他又陷入了“优越情结”之中,想要以少爷、主人的身份和特权通过对哈桑的嘲笑、命令、欺压来获得心理满足,以摆脱心灵深处的“自卑感”。

这种被扭曲的“自卑感”导致了小说中第一个最重要的情节的开展。在全镇的风筝大赛后,哈桑去为赢得冠军的阿米尔追赶那支战利品风筝却久久未归。阿米尔在寻找到哈桑的时候目睹了令他震惊的一幕:成功追到风筝的哈桑在一条狭小的巷子尽头遭遇了曾经与他们发生过不愉快的不良少年阿瑟夫一伙儿人。阿瑟夫借机采取报复。由于怯弱的个性,或许也由于心底潜在的对哈桑的嫉妒之情,阿米尔居然在哈桑惨遭凌辱之际,一声不响的逃走了。他虽日夜承受着良心的谴责,可是却并没有因此而善待哈桑。相反,他为了逃避自己的不安和负罪感,用一个无耻的谎言诬陷哈桑,把哈桑和阿里赶出了家门。这一情节在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阿米尔罪恶的来源,也成为后来阿米尔希望自我救赎、洗清罪恶的缘由。

第二方面,成年后已在美国成家立业的阿米尔,不仅拥有幸福的家庭而且有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这种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阿米尔战胜幼时的“自卑感”提供了可能。在拉辛汗的引导和鼓励下,阿米尔终于决定鼓起勇气,回到喀布尔去完成他的自我救赎之路。此时他的“自卑感”是引导他去洗涤罪恶、拯救和完善自己灵魂的动力。他终于尝试着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卑感”。

这种转化为积极的动力的“自卑感”推动着小说中另一个最重要的情结的展开。阿米尔回到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孩子索拉博。面对已经失去了父母的、善良勇敢的孤儿索拉博;想起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忠于主人的、实际上是自己同父兄弟的哈桑;面对曾经深深伤害了哈桑如今又妄图伤害索拉博的恶人阿瑟夫;想起始终对自己抱有期待的英勇的父亲和苦心引导他走上再次成为好人之路的心灵导师拉辛汗,阿米尔忠于鼓起勇气去拯救那个可怜的孩子、偿还自己多年前犯下的罪恶。这一次阿米尔终于成功了,他体味到了真正的勇敢与强大,跨越了心灵的障碍,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救赎。

阿米尔的“自卑感”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终。作者通过展现阿米尔从一个挣扎在自卑中的弱者到成长为敢于正视自卑、实行自我救赎的强者的心路历程,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建构。

2)对塑造主人公阿米尔形象的作用

阿米尔并不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这点与许多小说塑造卓越超群的男主人公形象有很大不同。《追风筝的人》中的阿米尔不仅不是完美的,而且是一个在心灵上有所“缺陷”的人。作者精心刻画的是这样一个曾经自卑的、沾满罪恶的平凡人。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缺陷”却使得阿米尔的形象更加的真实。这个具有“自卑感”的主人公,摆脱了一些作品中完美主人公形象空泛的弊病,逃离了众多作品中主人公形象没有特色、千人一面的厄运。正是这个一生与“自卑感”纠缠不清的阿米尔,让我们记住。记住他的软弱和勇敢,记住他的罪恶和善良,记住他平凡而又伟大的心灵救赎的故事。可以说是这种“自卑感”成就了阿米尔这个形象,使他变得更加真实、生动、丰满。

3)对文学接受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叙事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