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更”及“更”字短语的篇章功能

2013-01-14

2.程度意义变化的情况

A.客观量的增加

这里所指的客观量,是客观世界中可观可感的数量等,所谓客观量的增加,就是指这些可观可感的事物在数量上产生增加的变化,并且在变化后与原量产生对比。这样的增加量多是具体的。如:

(20)我和小杨一起笑起来,“哈哈哈”,外屋传来一阵更响亮的笑声。

(21)卢小波再次出现在装卸站时,显得更瘦,更加沉默寡言了。(方方《桃花灿烂》)

这两个例子中出现的“更”的修饰成分“响亮”“瘦”“沉默寡言”都是外界可观可感的,比较项程度上的差距也是容易区分出来的。

B.主观量的增加

这里说的主观量,是指人们对事物主观上的感觉或评价,那么主观量的增加,就可以看作是人们意识上的增强和对事物评价上的加深。这种主观增加量多是抽象的。如:

(22)当死亡一定要降临的时候,就像一个婴儿的诞生,我们要做的是让它到来的更为舒适和顺利。(毕淑敏《预约死亡》)

(23)我气得浑身哆嗦。但我更感到无法忍受的孤独。(张承志《黑骏马》)

这两处例子中“更”修饰的成分“舒适和顺利”“感到无法忍受的孤独”描述更多的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感觉如何量化是一个问题,我们只能说它和文中对比项比较会有量上的增加,但是又无法作量化处理。

(三)对比关系

廖秋忠(1992:78)对比较连接成分的定义是:用来连接性质、情况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事、物,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在程度上的差异。我们这里所说的对比关系,是通过表示对比的词语的连接,双方在性质、状态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至于对比和递进的区别,我们认为,递进关系中,作为递进起点的一项可以不出现,但是对比关系中形成对比的各个对比项必须出现。

(24)“好吃。”钱康边吃边评论,“菜好,酒好,再有点音乐就更好。”

这里形成对比项的“菜”“酒”“音乐”,各项都必须出现,况且不是各项之间形成的对比是平等的。就例(24)来看,更容易理解成“菜”“酒”的组合和“菜”“酒”“音乐”组合的状况形成对比。

三、“更”字短语在篇章中的语用功能

(一)突出重点

(25)金枝听得出来,几乎全部在场的人都压低了声音,加入了这最后一句的伴唱。更使她激动的是,当这一切结束的时候,没有掌声,没有叫好声。没有口哨声,有的只是和别人唱完了以后一样的短暂的沉寂,仿佛是一段空白。

例(25)中,“更使她激动的是”作为一个连接成分出现,既预设“全部在场的人加入这最后一句的伴唱使她激动”,又指明下面的内容才是重点引出的内容。

(二)引出新话题

(26)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之后又进入到“冷和”状态。合作与对抗并存——彼此在大谈“合作伙伴”的同时,又相互猜疑和防范,是它们关系的主要特征。更何况当今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各大国综合国力的竞赛中,虽然经济因素占了突出地位,但军事实力一点也没被忽视。美国为维持其唯一超级大国和核霸主的地位,当然不会放弃其核优势。(《人民日报》1995)

“更何况”连接成分语义上有转变。它之前的篇章意义是论述“合作与对抗并存的国家关系”,而之后的篇章意义则转向了“美国争取保持军事优势的原因”。可见,这种语义的转变起于“更何况”,因此它有提起新话题的作用。

(三)增强语势

这多是“更”字短语连用时产生的效果。这种连用可以是两项甚至多项。如:

(27)我这辈子可惜进入不了她那个境界,如果我一旦进去了,我会比她走得更远更彻底也更灿烂。(方方《暗示》)

(28)那吼声此刻更为热烈更为响亮,于是他也就更为热烈更为响亮地吼了起来,跳了起来。(余华《一九八六年》)

小句中几个形式相同或相近的短语构成多项补语、多项状语,更能加强语势,引起读者注意。

注 释:

①本文所用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CCL网上语料库,报纸类语料

相关日期为年,小说类语料点明作者、出处。另有少部分来自相关语言学着作和论文,每条语料均详细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马真.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J].汉语学习,

1991,(2).

齐沪扬,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综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

版社,2002.

屈承熹.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2).

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于奉知.“更”字句的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1998,(1).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3.

威廉希尔app  语言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