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汉语核心句的“学习者

2013-01-14

前人研究句型主要是从语法学家的角度进行的,是为了方便语法学家讲语法,而不太考虑研究结果对外国人学汉语有什么帮助。基于这个出发点,笔者从如何让汉语学习者(本文将之界定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籍人士”)更有效地产出语言出发,提出研究汉语句型优先需要解决的议题是:当选用一个词作谓语,组成一个述谓构造,表达一定意义时,需要哪些必有成分,这些必有成分的顺序应该怎样排列。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汉语以谓词为中心形成一个最小基础构造时的情况,这为确定汉语句型提供了一个工具。

鉴别汉语最小基础构造,必须借助于可行的标准。但是,由于前人研究者并未在此领域进行过探索,并无任何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笔者重读英语语法学家(Quirk 1985;Huddleston & Pullum,2002)的经典论述,从中得到启发,创造性地提取有效成分,发展了关于汉语基础构造的两条鉴定标准。

1.构造的直接成分是必有(obligatory)成分,因为必有成分是补足谓词必不可少的。必有成分是谓词句法投射所要求的,如果缺失,语句要么语义不明,如例(1);要么谓词的意义发生改变,如例(2);要么根本不能成立,如例(3)。

(1)在看电视。

(2)叫他小神童。

(3)(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

可选(optional)成分不是谓词句法投射所要求的成分,删掉后语句依然合乎语法,谓词的意思也不发生变化。例如:

(4)带来了关于地震的消息。

(5)去过长城两次。

2.构造的直接成分有其默认(default)或正常(normal)的位置。确定一个成分默认位置的办法是把它和谓词搭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最小述谓构造(minimum predicative construction),看该成分在这一构造中居什么位置。以谓词“问”和代表三个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短语“我”“老师”“问题”为例:

(6)a.我问

b.老师问

c.问老师

d.问我

e.问问题

f.问老师问题

g.*问题问

h.*问问题老师

i.*我问题问

j.*我老师问问题

k.*我老师问题问

l.*我问题老师问  从例(6)可以看出,提问者(我)在最小核心构造中的默认位置是谓词之前,被提问者(老师)和提问内容(问题)的默认位置是谓词之后;而且被提问者和提问内容也各有其默认位置,不能随意调换。由此可见,研究构造类型的标准或依据只能是直接成分的配置。直接成分的配置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成分的数目,二是直接成分的性质,三是直接成分的顺序。

(三)学习者视角下的汉语构造特征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根据语句直接成分的配置情况,本文初步得出汉语有9种构造类型:

1.系谓词+名词/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