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幽明录》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2013-01-14

 【编者按】: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幽明录》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反映了上古与中古过渡时期的语言变化,人称代词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幽明录》一书中第一人称代词的计量分析,力求客观地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幽明录》 第一人称代词

《幽明录》是南宋刘义庆编撰的志怪小说,原本已亡佚,后由鲁迅辑录于《古小说钩沉》中。因这一时期语言较为特殊,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研究者众多,但《幽明录》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它同样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语言特征。本文主要研究《幽明录》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朕”“身”“某”“仆”“侬”等①。

一、第一人称代词

(一)我

“我”在《幽明录》中共出现85例,100次,其中以作主语为主要语法功能,共有42例45次,也可以作宾语、定语和兼语。如:

(1)我正见一物甚黑,而手脚不分明,少日中多夕来,辄共斗,深自惊惧焉。

(2)我是天神,乐卿此牛,若不与我,来月二十日当杀尔儿。

(3)入市遍买胡粉,次此女,比之手迹如先,遂执问女曰:“何杀我儿?”

(4)我乃前太守徐玄方之女,不幸早亡,亡来四年,为鬼所枉杀;按生箓乃寿至八十余,今听我更生,还为君妻,能见聘否?

(二)吾

“吾”在文中共出现29例,30次,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如:

(5)吾比欲安处汝,职局无缺者,惟有雷公缺,当启以补其职。

(6)此人言:“昨日鬼助某甲,今复来助吾,可辇谷与之。”

(7)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耶?”

(8)琮曰:“吾常梦见女子将吾宴戏,恐必不免。”

上古时期“吾”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宾语,出现在动词前面。如:

(9)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10)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但后来“吾”作宾语的情况逐渐增多,且不论是否在否定句中都有出现,以上例子也反映了这一变化。

(三)“我”“吾”比较

1.语法功能

次数 百分比

我 吾 我 吾

主语 45 18 45% 60%

宾语 24 3 24% 10%

定语 23 8 23% >26%

兼语 8 1 8% <4%

合计 100 30 100% 100%

从上表的计量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此时期“我”和“吾”相比,“我”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100﹕30),“我”在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等句子成分时,都比“吾”应用得更为频繁。

(2)相对来说,“我”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所占比例较为均匀,这三种语法功能都较强;“吾”主要作主语和定语,而充当宾语的功能较弱。

2.与第二人称代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