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什么”与“都”共现时的主宾不对称现象

2013-01-14

1.表任指的“什么”与“都”的语义关系

(8)什么都是运数:(国家的兴亡,个人的昌败,都由命运管着,无法抵抗。)(老舍《火葬》)

(9)(真有趣,)什么都不一样。(邓友梅《别了,濑户内海!》)

(10)(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汪曾祺《跑警报》)

(11)(我对杨重说,)“什么都不明白。”

(12)(他张开眼睛,)什么都瞧不见。(钱钟书《上帝的梦》)

(13)无论什么,都不能抑制摧残他。(冰心《“无限之生”的界线》)

这些句子中,“什么”全部位于“都”的前面,且句子都为陈述句。根据吕叔湘(1980)的观点,这些句子中“都”所总括的对象是疑问代词“什么”。兰宾汉(1988)认为“都”要求“总括全体”,前面被总括的事物一般情况下总是复数事物所以在这些句子中“什么”指代的对象应是复数概念。实际上,“都”在“总括”事物共性之前,隐含着一个“逐一看待”该复数事物的动态过程。照此看法,在这里“都”对S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分别进行了选择,要求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都符合谓语描述的事件或状态。即在“都”的作用下,X1、X2、X3……分别与谓语进行组合,并不是作为集合S整体与谓语进行组合的。这样,必然要求“什么”指代的是集合S中的任意元素,而作为一个不定代词,“什么”可以指代任一事物,因而,“什么”就很自然地受到“都”的约束。在与“都”的双向选择作用下,“什么”产生了任指义。

例(8)~(12)中,“什么”的任指义产生,从语境看,只与“都”的语义制约作用有关。但例(13)中,句首的“无论”对其后“什么”的指代对象也进行了选择,“无论”表示的是无条件性,即对预设集合S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选择都不会影响结果。因此,同“都”类似,“无论”的语义也促使“什么”表示任指。邵敬敏(1989)指出“无论”和“都”的同现,从信息论角度看,其中一个是羡余的,但从交际角度看则起到了强调、加重语气的修辞作用。但“无论”不能单独制约“什么”的指代对象,其后必须有其他连词相关联,而“都”却可以独立对“什么”的指代对象进行限制。

(二)“什么”的焦点特征分析

“什么”最基本的用法是作疑问代词,用于特指疑问句。在特指疑问句中,“什么”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在充当这些句法成分时,“什么”往往成为句子的焦点所在,语音上体现为重音。徐杰(2001)指出,这是因为疑问代词都带有“疑问特征”标记[+Q]和“焦点特征”[+F],且这两种特征是在词库中就被规定的,所以是强式的焦点,在疑问句中一般都会自动成为所在句子的焦点。他认为“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的产生是由于这两个焦点成分被不同程度地激活或抑制。我们同意他关于疑问代词有“疑问”和“焦点”两个特征标记的论述,同时也认为这两个特征在具体句子中有因为句法语义特征的制约,二者可分离,具有不同的表现。本文的研究还将引入焦点敏感算子“都”,这将影响句子的焦点,并引起一些不对称现象的产生。

(三)“都……什么”(“什么”表疑问)结构的焦点

“什么”表疑问时的位置不固定,可以作宾语、定语、主语。例如:

(25)什么是你的理想?

(26)这是什么地方?

(27)他说了什么?

但充当这些成分的能力是不同的:作主语时,仅限于“是”字句,而作宾语时则相对自由,限制条件较少。

徐杰(2001)认为特指疑问句中,疑问词是句中的强势焦点。无论疑问词位于特指疑问句中什么位置,它都是句子的焦点。但由于汉语是S-V-O型语言,句尾的宾语往往是句子自然焦点所在,所以“什么”表疑问的强式焦点位置也在句末。当“什么”位于句首表疑问时,如前文所说,句子大多为追加句或谓语动词仅限于“是”,根据沈家煊(1999)“在句法中无标记项可以出现的句法环境比有标记项多,至少也一样多。”这一标准,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什么”位于其他位置时句法上受到的限制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