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汉语言文学中的瑰宝

2013-01-11

学生的语文基础厚实了,也学会了品读、发现诗中的“美”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对现实生活中所发现的“美”有了创作的欲望了。他们由眼前的诗境会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情景,此时教师可以借机启发让学生仿写。学生即将现实生活的“美”按照固有的模式写成一定的作品,并且有一定的文采,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这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捷径。同时,他们也会驰骋于原文基础之上,再创造新的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恰当运用的能力。如,在学习王维的《竹晨馆》时,学生在体味诗的意境时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在文中的“明月、竹林、独坐、长啸”等词语也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学生自然会想像到“独坐、弹琴”的情景,自然引发感慨、感悟。此时定会有许多的话要说,怎么会没有创作的欲望呢?

四、了解中国文化,天南地北看中国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史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民俗和文化。如,杜甫着名的《三吏》《三别》不就是一部如泣如诉的历史写真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中不是民俗文化的反映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借用古诗我们插上翅膀看遍中国的山山水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瞧!诗就像是桥梁,踏着它,我们走进古今人物的内心世界。“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这我们看到了古诗里又向我们讲述了多少古代神话,反映了多少古代中华的人文思想。读古诗词,就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能走遍中国山山水水、纵观古今风云人物;读古诗文就是在了解、品读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啊!

威廉希尔app  语言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