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汉语言文学中的瑰宝

2013-01-11

 【编者按】: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论汉语言文学中的瑰宝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一部历史写真,是汉语文学的浓缩。那里有秀丽的中华河山、有宜人的田园风光、有睿智的心灵、有豪迈的情怀、有欢歌、也有泪水…….

品读古诗文,犹如师生间共担悲观、共赏风景、共学知识、共悟人生的一段旅行。教读古诗文就是研读了厚厚的中华史书,从人文到人性的史书,真可谓妙处多多。

一、培养汉语言感悟能力、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

古诗文写作讲究语言精练、准确,注重语言的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大概都听说过,也都曾受其感染过。学习古诗文是感悟凝练、细致、形象的中华语言的最佳手段。它为你提供了完美的语言环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品味诗词的语言之妙,更有利于对语言的理解和利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绿”原义为“绿色,绿化”的意思,可将绿放在具体的诗中并加之以想像,这“绿”就妙不可言了。似乎这“绿”一出口,满眼的“春意盎然”了,可以将“绿”理解为“染绿”的意思。因此说,品读古诗文的过程也是在学习“推敲”词语,感悟语言情境了。

学习诗词的过程是由开始的初步感知、到语言的理解,再到情感意境的感悟(即“品”)的过程。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诗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从而才能学会积累语言,进而学会举一返三地运用语言。

二、在朗诵中培养语感在想像中学习审美

无论是旧体诗还是新体诗,除了讲究语言精练、准确以外,还要讲究押韵、讲究平仄整齐、讲究修辞和运用。大多诗句都是前后对仗工整、意境相合,读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的节奏感。因此,诗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载体,而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的桥梁。在品味韵律美的同时,更是诗的意境美的品读过程。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中的词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抑扬的音调形成和谐的韵律美。然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头脑中必然会形成一幅清新优美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而且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真正的走进了作者创作的灵魂之中,想像也在调动和发挥中腾飞,这就是诗的意境美。从而学生在朗读之中既培养了语感,又提高了想像力,又学会了审美。

三、张开想像的翅膀激起阅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