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

2013-01-04

二、以诗写人?

在中国文学中,有些小说也夹入一些诗词赞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但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小说诗词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诗中有人,以诗写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诗体或诗化的小说。所以《红楼梦》我们就很难说它的诗词不是正文,而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只能是感叹身世遭遇的林黛玉发出的哀音;“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恐怕也只有林黛玉才能发出这祥的间话。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与菊花更适合的了。“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不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是谁?“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不是活画一个情窦初开,渴望获得爱情,而又担心变化莫测,情思绵绵,难以入梦的林姑娘的复杂的情思吗? ?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作者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作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有的是咏物寄情,《咏菊》诗便是她借花的“千古高风”寄托白己高洁孤傲的情怀;她的《柳絮词》中,“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缝蜷,说风流!”,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是那种预感到爱情的理想行将破灭而友自内心的悲愤呼声。除此之外,《葬花吟》,更是咏物寄情的上乘佳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中她以落花自况,表现了她在冷酷无情的境遇中对前景悲观无望哀伤抑郁之情。有的是触景生情。林黛玉这方面的诗词颇多,如《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便是一例。“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有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不觉心有感,不禁发于章句”:“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丧。病魔缠身,寄人篱下,触景生情,便自然地发此哀音。?

此外,《红楼梦》的诗词在人物的描写上也特别注意表达人物的思想志趣,使个性特点更加集中与鲜明。常用的方法是托物明志。薛宝钗的《临江仙》中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便是她精神志趣的形象写照。《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发展到此时,眼看“抄检大观园”的决战即将来临,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已经明显地成为败局。薛宝钗通过写《柳絮词》表明了对贾府形势的看法,希望封建主义的“好风”,把她送上更高的“青云”。同是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明白地暴露了贾雨村这个政治野心家一心想爬进封建官场,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作威作福的丑恶的理想和志趣。香菱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则表现了她相信自己的才华像月光那样难以被掩盖沉没,透露出她希望跻身于小姐们的“风雅”之林,享受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愿望,和须眉浊物的贾雨村的志趣真有天壤之差。?

总之,抒情言志,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曹雪芹把这一优良传统出色地运用到《红楼梦》的诗词中去,集中鲜明地表达了书中人物的个性。?

《红楼梦》中的诗歌,艺术价值是很高的,它的艺术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这座伟大的艺术丰碑。本文所提及的,只不过挂一漏万,然窥斑而乃知豹,希望读者能从中探知曹公的用心良苦、富有逻辑的填密思维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评红楼梦.岳麓书社,,2006年.?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年?

[3]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4]红楼梦学刊增刊.1997.

 

威廉希尔app  语言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