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2012-07-31

1.询问人或事物的:谁、什么

1什么东西都吃。 比较:吃所有东西。

2谁肯去呀。 比较:都不肯去。

“什么”和“谁”与表最大范围的范围副词“所有”和“都”对应。

2.询问处所的:哪儿、哪里

1哪儿也没去。 比较:所有地方都没去。

2哪里漂亮呀! 比较:都不漂亮。

“哪儿”和“哪里”与表最大范围的范围副词“所有”和“都”对应。

3.询问时间:几时、哪会儿、多会儿

1我几时说过这话? 比较:我从来没说过这   话

2你哪会儿(多会儿) 比较:你总是不懂得学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呢? 习的重要性。

“几时”和“哪会儿”(“多会儿”)与表最长时间的时间副词“从来”“总是”对应。

4.询问情态、方式:怎么、怎样、怎么样

5.询问数量:几、多少

1这得要多少钱哪! 比较:这得要很多钱。

“多少”与高程度的程度副词“很”对应。

6.询问程度:多、多么

(“多”和“多么”可作为程度副词使用,已经成为共识,不再举例。)

通过比较发现,除了第4类之外,疑问代词和副词存在着广泛的对应关系,可具体表达为:表人、事物和处所的疑问代词对应于范围副词;表时间的疑问代词对应于时间副词;表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对应于程度副词。

在比较中我们同时发现,这些与疑问代词相对应的副词都是一些“最”字号的词,都带着强烈的“极点”意义。也就是说,隐含周遍意义的疑问代词可与表“极点”意义的副词一一对应(有的甚至已合二为一)。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几”既可问较少数量,也可问较大数量,即与其他疑问词一样,隐含周遍意义。根据系统的观点,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几”可以作为表高程度的程度副词使用。

四、“几”作程度副词使用的其他依据

另外,尽管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几”已完全失去其程度副词的义项,但我们可以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中找到该用法的不少语料。

古代汉语中,数量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和“多”类:

“几”类:“几”“几多”“几何”“几许”“几所”等;

“多”类:“多”“多少”等〖1〗。

据考证,这两类词中的“几”“几许”“几多”“多少”“多么”,从唐、五代开始,在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时,就渐渐具备了一种带感叹意味的用法,略带夸张地表示不可胜数的数量。大约在同一时期,它们也开始作为高程度的程度副词在当时人的语言中加以使用〖3〗。

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几”类就只剩下“几”,且只限于询问小于十的数目,也不再作为副词使用。与此相反,“多”类占了统治地位,不仅可以询问一切范围的数目,还可大量地作程度副词使用。可以说,“几”类词在古代汉语中的许多用法都已被“多”类词取代,“几”类词已经大大萎缩。

但是,考查一下现代汉语方言,却发现这儿别有洞天——“几”类词在此不仅没有萎缩,而且还大有作为。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依据北大编著的《汉语方言词汇》一书第598页和第569页的内容整理出下表:

本表的第一列是按照方言点的地理位置由北往南自上而下排列的,根据这一点,再对照表格,不难发现,尽管北方方言几乎不再用“几”类词,但南方方言的“几”类词却几乎一统天下。在汉语的研究中,南方方言保留的古语成分较北方方言多得多的现象处处可见,并且几乎已经成了一条规律。现代南方方言多用“几”类词而不用“多”类词,应该可以用这一条规律加以解释,也就是说,从历时的角度来看,长沙话里的程度词“几”原本就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语言成分,不值得大惊小怪。

参考文献:

〖1〗香坂顺一.水浒词汇研究(虚词部分)〖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

〖2〗沈家煊.认知心理和语法研究〖A〗.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6.99-103.

更多内容请进入:

威廉希尔app 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