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7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理论、知识系统和语言教学技能的培养为主旨,同时,重视培养学生文学、文化各方面的素养。然而,独立学院有自身特点,上述目标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适合独立院校的实际办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所以大多数独立学院在设置对外汉语专业时,在培养目标上没有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尤其是在“转设”关键时期,结合所在高校的社会环境、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围绕“应用型”这一核心办学原则,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汉语本体和讲练能力上侧重培养,避免追求“面面俱到”的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随意、陈旧,与时代要求和特点脱离。
从目前独立院校的课程设置看,某些课程的安排,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专业特色不够鲜明。还有一种体现是某些院校将对外汉语专业理解为“汉文+外语”,认为中文专业和外语专业的课程简单叠加,就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全部。这种理解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精力学习中文和英语两个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导致他们出现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而中文专业知识不如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情况。
3.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专业性及针对性不够。
独立院校的教师年轻化、结构不合理,对某一学科很难形成一个团队,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学上往往很多方法和知识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学生接受的东西相对薄弱和单一,而教材使用上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很多院校选用的都是黄廖版的《现代汉语》,该书的权威性无可置疑,但是否适合独立院校的实际却有待商榷,所以这一点上独立院校在教材选择上应大胆突破,要有适合自己的专门教材,使专业教学更切合实际。
4.没有留学生,学生缺乏专业认同感及实践平台。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看,某些独立学院不招留学生,导致学生没有固定的与留学生交流或实践的机会,所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得到运用,特别是毕业实习的时候,该如何安排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实习就成了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正由于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加之上述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不明显,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能否真正用到将来的实践中,而自己学习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只是凭空想象,不知道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是否能够应用得上。
三、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
1.转变观念,创新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
崔希亮(2015)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所以,独立学院在开设一门专业的同时,一定不要一味迎合市场需求,而要从事业和发展的角度,并结合独立学院生源层次及教师结构等特点,才能使专业得到解决稳妥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正视汉语国际教育目前“外热内冷”的现实,让学生认识到“汉语的国际化不是直线型的持续发展,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①。我们在认清形势的前提后,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上应按照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办事,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立足于汉语本体的实际教学能力。
在专业定位上将“汉语”与“教育”作为第一要素、“国际”作为第二要素,围绕这三个关键词,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实习体系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既体现高等教育基础阶段的基础性、通识性,夯实学生的汉语本体知识的基础,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将培养目标具体化,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和跨文化视野。
2.大胆革新,重新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独立学院应坚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需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不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在课程安排上独立学院要注重学生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的幅度,大胆调整课程设置比例,突出汉语本体课的比例,除此之外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并突出学生的实训时间。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深入开展厚基础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汉语本体的课程教学,而《对外汉语教学法》这样的实践课程要增加课时,采用微格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而外语课、文学课等可适当进行辅修。这样针对性强的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把自己从中文与英文中独立和脱离出来,即使将来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工作,对汉语主体上有系统认识。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汉语论文6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汉语。
标签:汉语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