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究考场作文与恰当修辞

2013-01-04

第一,从章法上来说,一般可运用比喻、对举、对比、排比来结构文章,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形成一种“气势”。2004年重庆卷作文话题是“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有一个考生运用对举法构思了一一篇作文。文章题目是《诗人·明月·黄花》,作者将文章分作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写苏东坡的明月,指出“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出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第二部分写李清照的黄花,指出“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作者用诗人这根明线和“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这根暗线.巧妙地将两位大诗人托举出来,即构成一种比照,又相映生辉,主题就是在这种对举的结构中自然地演绎开来。

第二,刻画人物不妨用点修辞,比喻、对比、夸张、反讽……都可以用来刻画人物。描绘人物时用不用修辞,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有人说,用白描来刻画人物,这也是一种修辞吗?答案是肯定的。修辞不限于修辞格,一切用来美化文章和修饰词句的手段,都可以说是修辞。古代文论大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不仅把“神思、体性、风骨、通变、情采”等文法、句法纳入修辞研究的范畴,还把“典雅、精约、壮丽、繁缛”等文体风格也纳人修辞研究的范畴。这说明修辞研究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武汉大学教授郑远汉先生说,有一种修辞含义是这样的,“是人们在说话和写作时,对言语各种同义形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和选择。”对说话和写作,进行所谓的选择和具体安排,说穿了就是修饰,这就是修辞。说话和写作都可以进行修饰,还有什么不可以进行修饰的呢?

修辞不光涉及到语言文字,还涉及到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示”,这是对比喻最高的估量和评价,恰如其分。钱钟书谈到比喻时说,“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料,比喻就愈新颖。……相比的事物间距离愈大,比喻的效果就愈新奇创辟。”这实质上已经揭示了比喻的思维学意义。分得愈开,则比喻的效果愈好,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钱先生的比喻就具有这样神奇的效果,他刻画人物时,常常异想天开,如:“她(唐小姐)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这里作者把女人的大眼睛比作政治家的大话,不仅新奇别致,而且捎带讽刺意味,对说大话的政治家进行了挖苦,可以说体现了钱先生的智慧。

很多考生也善于运用修辞来刻画人物,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