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尔雅•释亲》亲属称谓体现的文化信息

2013-01-04

亲属称谓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作为亲属关系的起点和纽带的婚姻制度。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的蒙昧时期实行群婚制,野蛮时期实行对偶婚制,文明时期实行的则是一夫一妻制。而在从群婚到偶婚的过渡时期,大约还有伴侣婚制和交表婚制。《尔雅·释亲》作为我国研究亲属称谓的开始,它比较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人际亲疏关系,系统的记录了先秦时期的亲属称谓制度。据此,我们可隐约窥见这种上古婚姻制度发展演变的轨迹及与之相应的婚姻家庭形态。

《尔雅·释亲》:“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姐,后生为娣”故郭璞《尔雅注》云:“同出,谓俱嫁事一夫。”意即共夫的姊妹互称“娣拟”,即女子同嫁一个丈夫,年长的女子称谓“姐”,年幼的女子称谓“娣”;古代兄弟之妻也可以互称“女以娣”。《释亲》又云“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姐妇”,意为兄长的妻子称弟弟的妻子为娣妇,弟弟的妻子称兄长的妻子为姐妇。可见,“娣姐”实有两层不同的含义:(1)共事一夫姊妹间的互称;(2)兄弟之妻间的互称。从表面来看,二者差距较大,但结合我国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形态的发展来理解,就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

在人类社会的伴侣婚制时代,往往是一组姊妹嫁族外一组兄弟为妻,即姊妹共夫,兄弟共妻,共夫姊妹依年龄长幼便互称“娣姐”。到了一夫一妻制时期,由于亲属称谓制度相对于婚姻家庭形态发展变化存在有一定的滞后性。

以上是《尔雅·释亲》体现出来的一些文化现象,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如此之丰富,虽然我们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但透过称谓语也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威廉希尔app  汉语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