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颜色词英汉互译技巧解析

2012-12-28

在汉语和英语里,白色都是真诚和纯洁的象征。但是相对于英语,汉语中白色更多地和死亡和悲拗联系在一起,有时还有“徒然”、“空白”之意.因而,白色对中国人来说也暗示着不幸。如:“白事”(即丧事)、“白头孝子”(披麻戴孝之人)、“翻白眼了”(死了)、“白吃”、“白干”等。这些词译成英语与“白”则毫无关系。和中国人不同,以英语为母语者倾向于认为白色是高贵和幸运的颜色。因此,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许多与白色有关的英语单词都有正面的含义。例如,在英语里“吉日”是a white day,“幸福的日子”为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善意的谎言”表示为a white lie,“公开认错”是stand with a white sheet.

黑色在中国和西方文化里都以贬义为主,常与“坏的、邪恶的、非法的、秘密的”等联系在一起。汉语中有“黑心、黑帮、黑市、黑货、黑名单”等。英语中有“black-hearted(黑心的),blacklist黑名单),black market(黑市),blackmail(勒索、敲诈),black dog(沮丧),black sheep (害群之马)”等。

(三)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的差异

各民族自古就用颜色代表政治派别或社会地位。中国从唐代起就以服饰的颜色来分辨官位品级,皇帝著黄袍,亲王及三品官员著紫袍,四品、五品著红袍,六品、七品著绿袍。官服上有文饰,而平民之服无文饰,所以称白衣.黄色也为中国道教人士所偏爱,中国道士大多头戴黄色的冠帽,所以“黄冠”就成为道人的代称。颜色的文化色彩在中国政治史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称“红军”,所驻扎区域为“红区”,共产党的政权称为“红色政权”。而国民党常常跟白色联系在一起,国民党控制的军队被称为“白军”,所控制的地区被称为“白区”,国民党的残酷行为被称为“白色恐怖”。再看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曾有过大批带“黑”字的词语,如“黑五类”、“黑帮”。

“黑干将”等等,当时是指反毛泽东思想或反革命的意思,与之相对应的是红色,如“又红又专”、“红色接班人”、“红卫兵”、“红旗”等,这些词语里的“红”字当时都是拥护革命的意思。

在“荷马史诗”中频频使用“the black death"(黑色死亡),the dark came whirling across one's eyes(暗遮盖T某人的眼睛),black night came whirling down across one's eyes(黑夜笼罩了某人的眼睛)等来表示死亡。在圣经里,黑色象征着魔鬼与邪恶,痛苦与不幸,因此黑色被认为是死色。耶稣的受难日是星期五,因此把这一天称为black Friday.所以,西方人把黑色视为禁忌之色。白色则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道德的象征。在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身穿黄色衣服,yellow也就被赋予了“胆怯”、“无耻”之义。

三、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

“翻译即交流文化。”在颜色词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语和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心理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差异,原文指称、言内和语用三种意义移植到译文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障碍。我们应设法消除障碍,使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失真减少到最小,在译语再现源语过程中,由于两者的差异,译语和源语所在文化氛围的不同,在理解原文信息和作者创作意图时我们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主观色彩,有时可以采用独特的处理方法,体现自己的风格。对于两种文化的差异,尽可能“异中求同”,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下,也要敢于创新。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语用意义相当复杂,颜色词的翻译也就比较困难。例如红色(red)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使用都相当普遍。上文己提到过“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幸运、幸福、吉祥”,多为褒义。而在英文化中红色(red)就带上了很强的贬义。下面请看中西方两部著名的小说名的翻译,以管窥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

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颜色词的运用也丰富多彩,灿烂夺目。最典型的要算曹雪芹先生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红楼梦》中的“红”寓意非常深刻。“红楼”旧指富家女子的住处,指华美的阁楼。在这部文学巨著中,它象征着贾府;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生来爱“红”,爱的是那些薄命的红颜女子。“红”在小说中也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所以“红”对小说有着至关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贾宝玉性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翻译这部巨著时,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将《红楼梦》只译其原名《石头记》< The Story of the Stone ),使译名失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变得平淡;同时,他用Green Boy , 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分别来翻译“怡红公子”、“怡红院”,这些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红”的语用意义,同时也削弱了原著浓厚的艺术色彩。后来有人将书名译为"A Dream in Red Mansion"明显比前者较忠实地反映出这部文学巨著的深刻含义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