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大学之道”——《大学》新读之一

2013-01-15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礼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籍,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之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

(五)《大戴礼记·保傅》载《学礼》云:

"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如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如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而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帝之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

(六)《学记》: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肆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闻,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受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者,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七)《周礼·地官司徒·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