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传经与弘道:荀子儒学的重新定位

2013-01-14

59 参阅《荀子集解》上,第8 0页。

60 参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第364-366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

61 如《荀子?非相篇》载:“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辨,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62 《荀子?非相篇》。受荀子影响的《韩诗外传》卷三所载与此大同小异:“夫诈人者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异道。’而众人皆愚而无知、陋而无度者也,于其所见,犹可欺也,况乎千岁之后乎!彼诈人者、门庭之间犹挟欺,而况乎千岁之上乎!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性缘理而不迷也。夫五帝之前无传人,非无贤人,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改,久故也;虞夏有传政,不如殷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久故也。夫传者久则愈略,近则愈详,略则举大,详则举细。故愚者闻其大不知其细,闻其细不知其大,是以久而差。三王五帝,政之至也。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言古今一也。”

63 因此,司马迁所说的“法后王者,以其近己而俗相类,议卑而易行”(《荀子集解》上册,第80页),看来也不够准确。

64《荀子?君道篇》。

65 《荀子·正论篇》。

66 同上。

67 同上。

68 荀子多次批评宋子,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他的清心寡欲主张,如《正名篇》诘难说:“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有欲无欲,异类也,生死也,非治乱也。欲之多寡,异类也,情之数也,非治乱也。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求者从所可,受乎心也。所受乎天之一欲,制于所受乎心之多,固难类所受乎天也。……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不求之其所在而求之其所亡,虽曰我得之,失之矣。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

威廉希尔app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