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老子》简、帛本与传世本关系的几个“模型”

2013-01-14

 

八十一章《老子》祖本

 

 

马王堆本 河上公本 傅奕本 河/王合本

模型三

推测性的一种或多种来源

 

 

 

郭店《老子》 八十一章《老子》祖本 《内业》

 

马王堆本 河上公本 傅奕本 河/王合本

模型一:郭店《老子》对文是《老子》祖本的“辑选”,因此称之为“辑选”模型。

模型二:郭店《老子》对文是祖本《老子》的来源之一,因此称之为“来源”模型。

模型三:郭店《老子》对文自身构成一种独立的文本,同祖本《老子》及如从罗浩的研究中发现的《管子·内业》等类似作品一样,来自更早的一种或多种原始材料,因此我们称之为“并行文本”模型。(邢文编译:《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66-67页。)

以上“模型一”似可以对应上面介绍的第二种观点即郭店《老子》为一节抄本的观点,第四种观点即“儒家化”改编本的观点也可粗略归入其中。“模型二”可以大致对应上面介绍的第一种观点,特别是对所谓“完整的传本”略加修正了的观点。“模型三”与第三种观点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重要的不同,似可把第三种观点图示为“模型四”:

 

郭店《老子》

 

 

老子思想的原始形态 马王堆本 传世本

 

? (河、王诸本)

推测性的其他简本《老子》

此模型可称之为“演变模型”。在此模型中,还容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老子》一书在逐步完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可能不仅是结构形式上的编辑,而且可能加进一些老子思想的原始形态所本来没有的内容。如通行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帛书本的顺序是紧接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说的,竹简本《老子》中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没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者可能是后来加进《老子》一书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老子》书中出现了“道”就是“一”和“道生一”的矛盾(李存山:《从郭店楚简看早期道儒关系》;《庄子思想中的道、一、气》,《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

竹简本《老子》甲组和丙组中都有相当于通行本六十四章的内容,但语句差异较大。罗浩教授对其异同进行了比较,认为这两组简文不可能互相抄袭,而是有两种不同的来源。这说明在郭店竹简本完成之时,《老子》的文本仍处于尚未定型的变化状态,作为一部整体的、完整的文献,《老子》一书也许并非完成于一时(邢文编译:《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第68-71页)。事实上,持上述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如王博博士,也注意到竹简本《老子》甲组和丙组所显示的传本的不同,从而认为《老子》书从出现到定型确实经历了一个流动而漫长的过程。就竹简本、帛书本和通行本在语句上的差异而言,通行本与帛书本不同的地方,并不就意味着晚出,而是它有另外的来源,即竹简本也是通行本的来源之一(王博:《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结构与性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以上“模型四”修改为“模型五”:

 

郭店《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