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

2013-01-14

  【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问世以后,简帛研究网站已经刊发多篇研究文章,胜义叠出,形势喜人。现将近日读简所得字词札记整理成文(《周易》四则,《仲弓》一则),以质诸同好。

一.《周易》第二十五简:“虎见 〓,其猷攸〓。”整理者注:“,疑‘蜳’字,与‘眈’音近。‘虎见 〓’读为‘虎视眈眈’。”⑴

生按:蜳从虫,声,古音在文部。眈,从目,冘声,古音在侵部。二字在上古韵部悬隔,音并不相近。此字实即 字,从 , (虫之省)声。右上之口当为附加的装饰符号。金文中有“陆 ”,即传世文献的“陆终”;又长沙子弹库帛书有“祝 ”,即传世文献中的“祝融”。古音学家一般认为,战国以降“终融”两字属冬部,而更早的时候冬部与侵部本为一部。上博简《诗论》简八:“《小弁》、《巧言》,则言 人之害也。”颜世铉先生以为 即讒字,其说甚是。⑵古音讒字亦在侵部。故从 声之 ,可以借为从冘声之眈。

又《庄子·外物》:“螴蜳不得成。”陆德明《经典释文》:“司马云:螴蜳读曰忡融,言怖畏之气忡融两溢,不安定也。”司马彪读“蜳”为“融”,盖有所本。若从司马之说,则蜳之构形当分析为从 ,蟲省声,为 字异构,只不过形符和声符互换位置而已。与从虫, 声的的蜳字为同形字,音义互不相干。融从蟲声而省作融,或体作螎,当有助于我们理解由 到蜳的演变过程。

二.《周易》第三十三简:“ 宗 肤。”整理者曰:“‘ ’,字见于《包山楚简》,或隶定为‘ ’,据帛书,今本可读为‘筮(噬)’或齧。”⑶

生按:此字也见于《郭店楚简·语丛四》,字形当隶定为?。《语丛四》云:“善事其上者,若齿之事?(舌),而终弗?。”我曾在《郭店楚简字词考释》曾将此字隶定为?(?),以为即齧或噬字之异构(齧噬本为一字一词,后来发生分化)。⑷?(?)字的构形当分析为从齒,?声,而?实际上就是?(辥櫱糱所从的声符,“辛”为“ ”之变形)。其后简帛研究网站发表王宁先生《释郭店楚简中的“噬”与“澨”》一文,与余说略同。⑸今得上博竹书《周易》,与传世本“噬”字互为异文,益可信余与王君之说之不误。

三.暜

《周易》第四十四简:“初六,井暜不食,旧井亡禽。”整理者说:“‘暜’,普之本字。《广韵》:‘普,博也,大也,遍也。’”⑹陈伟先生读暜为替。⑺

今按:当以陈说为是。但需要指出的是,该字上部所从不是象两人并立的竝字,而是替字的初文。中山王鼎有 字,张政烺先生曾据《说文》“废,一偏下”之说解,考订此字为替字初文。⑻替的本义为代替,引申为废弃。

四.朻

《周易》第四十五简:“九晶:井朻不飤,为我心 。”整理者说:“‘朻’,读为‘救’,同韵部,挽救,或读为收。”⑼又同简:“井收勿寞,又孚元[吉]。”整理者说:“井受救治,不再冷落、荒废。”⑽

生按:读‘救’或‘收’,似均于文义不合。但整理者以为前后二个“朻”字用法相同,应是可取的。“朻”当是“ ”字之借,二字古音均在幽部,故可以相通。传世本《周易》:“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与“渫”字异义同。《说文·斗部》:“ ,挹也。从斗, 声。”段注:“挹亦抒也。……古音盖在三部(即幽部——引者)。”《说文·手部》:“抒,挹也。从手,予声。”又《斗部》:“斜,抒也。从斗,余声。”段注:“凡以物挹出之谓之斜。”又《水部》“浚,抒也。”又:“渫,除去也。从水, 声。”《水经注·汶水注》:“树前有大井,极香冷,异于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水旱不减。”由此可见, 斜(抒)浚渫数字均有淘井义,故辗转相训。

五.《仲弓》第二十六简:“恐 吾子 ,愿因吾子而治。”整理者说:“ ,同‘ ’、‘忧’。《说文·心部》:‘ ,愁也。从心,从页。’”⑾陈剑先生说:“‘ ’与‘贻’、‘ ’与‘羞’皆音近可通。《礼记·内则》:‘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逸周书·序》:‘穆王思保位惟难,恐贻世羞,欲自警悟,作《史记》’”⑿

生按: 当从陈剑先生说读为“羞”,但需要指出的是,此字并不是憂字。此字构形当分析从心, 声。包山楚简第180简有 字,字不识⒀。《楚系简帛文字编》、《包山楚简文字编》均予收录,亦以为《说文》所无。⒁实际上 即脜字之异构。《说文·肉部》:“脜,面柔也。从?,从肉,读若柔。”《广韵·尤韵》:“ ,面和。”《集韵·尤韵》:“脜 ,《說文》:面和也。或从页。”又《集韵·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