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张荫麟《东汉前中国史纲》

2013-01-11

如果不是过于偏执观念的成见,能说荫麟描述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周代历史?对周代社会认识之重要,还因为它关联着对中国历史能不能有一个连续把握的历史通感。祗要前后上下打通去思考,问题也就不难豁然解开。于此,荫麟在第2章第1节开首的点睛之笔:"周代的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史的基础",看似平易,却有千钧之重。

我特别佩服荫麟敏锐的历史通感。其时,地下考古发现还很有限,对几千年前社会基层,一般人的聚落生活遗址,全然无知。他完全是凭着文献捕捉到历史灵感的。今天,早于商周以前,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也越来越丰富,完全证实了以同一血缘的家族、宗族聚合在一起的聚落――"乡邑",始终是上面屡经变迁的国家(从方国、王国到帝国)政治的基础。原先陕西姜寨发现的是以公共广场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大中小房子分五群圆拱围绕着广场(象是公社集会的场所)。我曾自作聪明地提问:是什么时候,我们的民居聚合离开了"罗马广场"这幅员和组织都是空前的大帝国里,怎样永久维持皇室的权力,这是始皇灭六国后面对着的空前大问题,且看他如何解答?"

荫麟没有能把《史纲》写完,但就在上面那段不经意的点题里,已经把此后全部历史的总题目交代给我们了。这就是大家的笔法。

从此,"乃今皇帝,壹家天下",中国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满天下多是流动的官,直到宣统逊位。在考试(科举前亦有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布衣卿相,平地"跳龙门",但到头来都是为皇帝打工。好处是"人才市场"资源充足,不老实,招别的人来打工。所以,唯有已故傅衣凌先生一语中的:中国古代的体制,不在"长期停滞",妙在"最富弹性"。这很可以为荫麟"汉以后政治上和法律上比较平等的社会"下注。否则,读者很容易误解。

试想,此后二千来年,所有的历史还不是围着这"空前"的"大"字,一代一代的不停地补苴罅漏,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铁打"的君王与"流水"的职官之间的关系,为宽猛、收放、和战、治乱等等难题,费尽心机。其中历史学起了关键的作用。前车倾覆,后者修轨;拨乱反正,正又复生奇。我们的全部古代政治学,都写在《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里头。平心而论,成功是巨大的。林语堂好刻薄,记得他说过:"不管怎样,无论怎样混法,能混过这上下五千年,总是了不起的,说明我们的生命力很顽强"(大意)。能说语堂先生刺耳的幽默里不包含真理?《东汉前中国史纲》刚开了头,例如关于汉武帝的经济对策、关于王莽脱离实际的改制闹剧,都写得很有意思。在两宋的遗篇里,对兴亡盛衰的讨论要更深入得多。

总之,中国历史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荫麟《史纲》里值得回味的地方也还有很多。最后,我要郑重地向读者宣传:真正生动的、真实的通史,如荫麟那样,应该是大有读头的。

参考文献:

(1)《张荫麟文集》,伦伟良编,台湾"中华丛书委员会"出版,1956年。

(2)《张荫麟文集》,张云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

(3)《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著,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

《东汉前中国史纲》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