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文艺批评中美的范畴层次的结构

2013-01-11

  【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文艺批评中美的范畴层次的结构

一、序论

为了研究中国文学,不但需要以我观物(以今观古)的方式,还需要以物观物(以古观古)的方式。以物观物式的研究,有历史传记的研究,本文研究等等。对现代的我们(外国人)来说,对古代中国人所做过的文学批评的研究也是一个以物观物式的中国文学研究。

为了了解古代中国人对他们所创造的文学的看法和批评,我们须要看得懂历代批评家所用过的惯用词汇的意思。我们教学生们某个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下传统时代中国人对该作品所作过的论评。不过,他们所用过的专门用语很多,并且其意思往往莫名其妙。他们太自由自在地活用太多词汇,结果使我们觉得很难指出某个风格用语所含的文学、社会和心理的意义。虽然对某个美学范畴(譬如说“风骨”),或者风格用语(譬如说“清壮”),下了不少工夫,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相当良好的定义或者解释,不过遇到另外的范畴用语或者风格用语,又莫名其异同。譬如说,“风骨”和“气骨”之异同,或者“清壮”和“清旷”之异同,都很难说清楚。风格用语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字意或者分析语汇,斟酌其所指示的。可是,风格用语是描写抽象概念的,有些意思互相冲突,有些意思重复,很多用语的意思相当暖昧,不容易知道其具体含意,或者彼此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本人愿意把各风格用语互相的关系用集合概念整理成集合图解(Diagram),找出造成风格用语的准据,以它为坐标轴,画成包括全体风格用语的美意识坐标。得到那种集合图和美意识坐标的话,可以把握住风格用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发现中国人所使用过的风格用语里头内藏的有意义的体系。

诗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用有韵律的语言来表现的。所以美的范畴用语和风格用语,由于它们本来是评价或者晶定某一篇诗的艺术特征,说出构成作品的作家的情绪或者思想,或者语言表现上的特征等一些要素(往往说出两种要素)或者其状态而成的。譬如说胡应麟的如下的评论:

王岑高李,世称正鹄。嘉州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常侍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王李二家,和平而不累气,深厚而不伤格,浓丽而不乏情,几于色相俱空,风雅备极。然制作不多,未足以尽其变。

上文的风格用语,所谓“壮丽”、“缠绵”、“和平”、“深厚”、“浓丽”等等是说出构成作品的某种要素的状态而形成的形容词谓语。就是说,“壮丽”是“句格”的谓语,“缠绵”是“情致”的谓语,“雄”是“才气”的谓语。“和平”和“深厚”的主语,胡应麟在上文没有分明说出,可是如果参考如下的文章的话:“和平”的主语好像是“语”,“深厚”的主语可以说是“思”和“情”。

《练时日》等篇,辞极古奥,意至幽深,措以流丽。大率祖骚《九歌》,然骚语和平,而此大峻刻。

调,含王李之风神,可以工部之雄深变幻,七言能事极矣。

盖作诗大法,不过兴象风神,格律音调。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

胡应麟所谓“俳偶”、“体格”、“声调”是作品的语言形式单位,“兴象”和“风神”是构成作品的内容的。在上文,胡应麟对谢灵运、王维、李颀的作品之美的特征,只讲“风神”,不讲“兴象”。那么,我们可以把“风神”和“兴象”认为不同的美感范畴。这两者之不同点在哪儿呢?我认为构成作品之内容的“兴象”和“风神”是从作家的“神”、“情(情致)”、“气”之三种情绪当中由两种情绪的配合而形成的。就是说“神”和“柔纤气”的配合产生“兴象”,“神”和“气象”的配合产生“风神”。“风骨”是主要由“情”与“气骨”产生的,不过还附加强而有力的、露出意思的硬性语言之特性。“神韵”是跟“兴象”一样,由“神”和“柔纤气”而产生,还需要由含蓄精约的语言表现。把这关系表示在图表的话,可以作出如下的表。我据此认为诗歌文艺美学的范畴以及风格用语可以如此的层次来研究:

第一层次 由才气分气象(风神、风骨)和兴象

第二层次 由作家意识分情(风骨、格调)和神(风神、兴象)

第三层次 由表现的隐秀来分韵,格调,趣,和骨不过,我想在本稿把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合并而讨论。

二、第一层次 气象(风)和兴象(兴)—由才气之雄纤来分的

作家的精神可以说是作家的气质和意识的综合。固然有一个人之气质和意识的综合总体可以说是那个人的个性。所以任何一篇作品虽然反映作家的个性,可是每篇作品的创作精神(作品的最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作家的气质和意识。作家的意识和气质有无数的种类。为了探讨个性之种类,我们可以参考刘邵、刘勰、屠隆、储咏、方孝孺等的分类。刘邵在《人物志》对“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种要素,分为两种: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对“才”,“气”,“学”,“习”四种要素也分为(习)两种。

屠隆,储咏,江盈科,方孝孺的分类可以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