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2013-01-10

[22] 《八角廊汉简儒书小议》,《简帛佚籍与学术史》第409页,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23] 《古书通例》第93、94页。

[24] 前揭唐文。

[25] 《〈鶡冠子〉)与两种帛书》,《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26] 《黄老之学通论》第157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27] 《啬夫初探》,《云梦秦简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8] 转引自《黄老之学通论》第95页。

[29] 转引自《黄老之学通论》第95页。

[30] 前揭唐文。

[31] 《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

[32]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1页。

[33] 《古书通例》第19、25页。

[34] 《古书通例》第20页。

[35]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1页。

[36] 转引自张心澂《伪书通考》第813页。

[37]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2页。

[3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2页。

[39]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2页。

[40] 《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

[41]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3、44页。

[42] 详参余嘉锡《古书通例》卷四“古书不必手著”段。

[43] 参拙著《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

[44] 司马光《孝经指解》。

[45] 《后汉书集解》第112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46]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3、44页。

[47] 郑良树,《商鞅及其学派》第139—14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4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3、44页。

[49] 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文物》1992年第9期。

[50]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7页。

[51]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7—49页。

[52] 李学勤,《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李学勤集》第378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53]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8页。

[54] 《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第106、107页。

[55]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9页。

[56] 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第6页,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

[57] 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第6页。

[5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9—52页。

[59] 详见拙著《〈尚书〉始称新证》,《文献》1996年第4期。

[60] 《广雅疏证》卷四上,《高邮王氏四种》本,第109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61]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49—52页。

[62] 《柳河东集》,第7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63] 《对古书的反思》,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价》。

[64]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53页。

[65]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第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66] 详见拙著《试论孔子易学观的转变》,《孔子研究》1995年第4期。

[67]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55页。

[6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55页。

[69] 许抗生,《列子考辨》,《道家文化研究)第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70] 许抗生,《列子考辨》。

[71] 季羡林,《列子与佛典》,《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7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90页。

[73] 李零,《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

[74] 张荫麟,《评近人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学衡》第40期,1925年4月;胡适,《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古史辨》第6册。

[75] 《张荫麟文集·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

威廉希尔app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