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上博簡《民之父母》“而得既塞於四海矣”句解釋之探究

2013-01-09

同樣用法的“已”字就更多了,如《韓非子·姦劫弑臣》:“夫是以人主雖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姦衺,而國已治矣。”《呂氏春秋·孟夏紀·用眾》:“楚魏之王,辭言不說,而境內已修備矣,兵士已修用矣。”不必備舉。

如依《禮記·孔子閒居》和《孔子家語·論禮》,“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而得(德)既塞於四海矣”接於“五至”之後,則其與“五至”的關係不明,顯然不如簡本跟“三無”扣合緊密。所以我們說,簡本跟傳本的不同,乃是傳本錯簡的結果。這幾句既錯簡在“五至”之後,上下文意銜接不緊密,傳本遂刪去“而得既塞於四海矣”句中表示承接關係和語氣的“而”字跟“矣”字,將“得(德)既”改爲讀音相近的“志氣”,以求文意的通順。

還有,《禮記·孔子閒居》和《孔子家語·論禮》“正明目而視之”的“正”字很難講,而且“正明目”跟“傾耳而聽之”的“傾耳”也失對。按簡文講“五至”一段中有“君子以正”句,不見於傳本。得簡文以對勘,傳本“正明目而視之”中這個莫名其妙的“正”字,顯然正是來源於簡文“君子以正”的“正”。簡文“君子以正”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而得(德)既塞於四海矣”本來位於前後兩處,而傳本“正明目”相連,正是傳本將“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本作“得[德]既”)塞乎天地”錯簡於上文的結果。

[i] 劉信芳:《上博藏竹書試讀》,簡帛研究網站(03/01/09),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liuxinfang01.htm。

[ii]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站(03/01/14),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elinyi01.htm。

[iii] 龐樸:《喜讀“五至三無” ——初讀〈上博藏簡(二)〉》,簡帛研究網站(03/01/12),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pangpu01.htm。

[iv] 同注3。

[v] 同注1。

威廉希尔app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