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全宋诗》证误举例之探究

2013-01-08

(20)曹辅以名、字一人分列二卷 曹辅,字子方。《全宋诗》于卷726收其诗27首(小传见12/8393),又在卷1251(21/14144)列曹子方小传,仅收佚诗句一联。乃一人以名、字误置二卷之例。子方传,其籍贯、宦历多误;辅传亦讹误不少,可据史料补正者甚多。曹为鄜延勾当公事不在元丰八年(1085)而在七年(《苏轼诗集合注》卷30《送曹辅赴闽漕》引题下施注)。顺便指出,编者撰小传多据《长编》、《宋会要》等将传主在任期间的某一时点,误认为始任之年,这类舛误是《全宋诗》小传中的“通病”,其例俯拾皆是,亟应订正。元祐三年(1088)九月,以奉议郎、太仆寺丞权发遣福建路运判(《彭城集》卷14《送曹辅奉议福建转运判官》),子方传称“转运使”,大误。六年召回,官职方员外郎,为馆职(《张耒集》卷62《同文唱和诗》)。元祐末出知虢州(《淮海集》卷39《曹虢州诗序》)。绍圣(1094~1098)间,为广西提刑(《广西通志》卷19、《粤西丛载》卷2《曾公岩题名》)。绍圣、元符(1098~1100)间知衢州(弘治《衢州府志》卷8)。曹辅佚诗可补辑者不少,如《全宋诗》据点校本《张耒集》卷62收曹辅同文唱和诗18首,漏录《初伏大雨戏呈无咎》一首;还可据《淮海集》卷9补《和秦少游赠刘景文韵》、据《舆地纪胜》卷103补《古秦城》各一首。宋人诗文别集中附交游酬唱之作往往有之,此亦辑佚渊薮之一,惜编者多未注意及此。同一人而分列为二的还有卷123的杨备与卷3750的杨修(备字修之的夺误),卷978的何执中与卷3758的何昌弼(门人对其尊称)等。亟应归并为一。

(21)丁逢小传须重写 《全宋诗》有些小传错讹较多,几乎每句话均有问题。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类型绝非少数,如卷385蔡襄小传,用刘琳《蔡襄年谱》对校,其行历也几乎每句话均错而亟需重写。今拟以卷2573(48/29874)丁逢小传为例作考订。其主要失误为:生年失考,进士及第之年有误,宦历年代时序错乱,每一差遣均有任命、到任、在任期间、罢免的系时年月之别,小传多混淆不清。今试为重写:“丁逢(1140~?),字端叔,晋陵(治今江苏常州)人。隆兴元年(1033)进士(《东塘集》卷4《丁端叔茶马会同年同庚》)。乾道(1165~1173)中为激赏库干办官,监国子监书库,临安府通判(《咸淳临安志》卷50)。淳熙(1174~1189)初,知安丰军,五年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21)。后起知盱眙军;十四年,知郴州;十六年,除湖北提刑(《止斋集》卷40《丁端叔〈南征集〉序》)。绍熙(1190~1194)中,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攻媿集》卷39《制词》)。庆元二年(1195),提举四川茶马,四年召回(《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1,《朝野杂记》甲集卷11)。旋以行司农少卿兼知临安,五年六月提举宫观(《咸淳临安志》卷48)。六年,知婺州;嘉泰二年(1201)离任(《金华府志》卷11)。有《南征集》等,已佚。《咸淳毗陵志》卷17有传。”

(22)王谨言因避讳追改名而失考 《全宋诗》卷360王谨言(1011~?)小传,多据陆心源《小传补正》,失考卒年及宦历。编者不知宋无王谨言其人,实乃王慎言(1011~1087),生平见范纯仁《范忠宣公集》卷14《王公墓志铭》,其为北宋人无疑。南宋时却因避宋孝宗赵眘之讳而追改为王谨言,应回改,改为王慎言传。同样,卷877邓忠臣传云,“字慎思,一字谨思”,后之字实亦南宋追改,应删。类似之例还有北宋理学家周惇颐(1017~1073),几乎所有学术专著和工具书均作周敦颐(《全宋诗》卷411)。惇颐原名实,因避英宗旧名,改为惇颐;此其生前已改,按避讳则例,应为定名。但南宋时又避光宗赵惇(1190~1194在位)名讳,又追改为敦颐。元修《宋史》设《道学传》,以《周敦颐传》为首,遂约定俗成,不胫而走,应改作周惇颐为是。

(23)陈向名有误且生卒年失考 《全宋诗》卷748列陈一向传,无生卒年。实乃陈向(1035~1087)之误。考沈括《长兴集》卷30《陈君墓志铭》称向知楚州卒,享年53岁,汪藻《浮溪集》卷28《陈氏墓志铭》可证,也说向“徙知楚州而卒”。向知楚州在元祐二年(1087)四月(《栾城集》卷29《制词》,《长编》卷398、卷401),逆推生于景祐二年(1035)无疑。

(24)曹修睦生年乃误读史料致讹 《全宋诗》卷146曹修睦生卒括注为:979~1046,其生年误,应作987年。《蔡襄集》卷36《曹公墓志铭》云:“[庆历六年]二月乙卯终于家,年六十;八月庚申,葬……。”各种版本均一致,其享年为60岁无疑。不知何以编者竟误将“八月”之“八”上读,误书其享年作68岁而致讹,其生卒亟应改正为:987~1046。

(25)误计曾幾享年致其生年有误 《全宋诗》卷1652曾幾小传括注生卒:1085~1166,陆游《渭南文集》卷32《曾文清公墓志铭》称其乾道二年(1166)卒,“享年八十三”,是。逆推生年应是元丰七年(1084),曾幾《茶山集》卷6《壬戌岁除作明朝六十岁矣》诗题可证:壬戌(绍兴十二年,1142)的明年(1143)为60岁,上推生年亦生于1084年无疑。此编者误沿《宋史·本传》享年“八十二岁”之误而失考。生卒应改正为1084~1166。陆游乃作者的学生,作者诗题更可征信,皆当时一手资料,远较舛误已甚的《宋史》可信。

(26)陈舜俞生年失考卒年有误 《全宋诗》卷402陈舜俞传括注生卒:(?~1075)。今考《都官集》卷12《枫桥》诗云:“二十送上乡老书”,“明年偶中崇政第”。则其庆历六年(1046)进士及第时年21岁,逆推当生于天圣四年(1026)。熙宁三年(1070),陈不行青苗法,被贬监南康军酒税,“越五年而卒”(《长编》卷212、《宋史·张问传附传》)。则应卒于熙宁九年(1076)。《苏轼文集》卷63《祭陈令举文》称:“予与令举别二年而令举没。”今考熙宁七年(1074),时任杭州守、倅的杨绘、苏轼同时离任,陈舜俞等同舟送行,则二年后,亦1076年无疑。陈之生卒应补正为:1026~1076。

(27)张孝祥卒年享年有误 《全宋诗》卷2398张孝祥传括注生卒为1132~1170,误。今考张实卒于乾道五年(1169),享寿38岁,而小传误作六年(1170)卒,享年39岁。宛敏灏《张孝祥年谱》修订本、于北山《陆游年谱》、徐鹏《于湖居士文集·前言》(点校本)均定其卒年为1169年,是。今可从交游诗文中补考得二证:王十朋《梅溪集·悼张舍人安国》雍正本题注云:“己丑作”。王质《雪山集》卷5《于湖文集序》:“岁己丑……公没于当涂之芜湖。”己丑,即乾道五年(1169)。

宋人生卒年通常据碑志铭状记载的卒年及享年,推算其生年。《宋史》、《东都事略》、《隆平集》的本传中也记载了大量宋人生卒资料,这是编者据以定小传生卒年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古人用农历,其生、卒在十二月者,括注的公元纪年须推后一年。因此,考其生、卒时,是否在十二月(或闰十一月)尤应留意。如陈傅良的生日,据清·孙锵鸣《年谱》所考是绍兴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壬子),甚是。已是公元1038年的元月七日,但《全宋诗·小传》仍括注为(1137~1203)。类似之例颇多。古书传刻过程中的鲁鱼之讹等手民误刊常会导致意料之外的差异,如《全宋诗》卷174郑戬,括注生卒年为:(992~1053),此据胡宿《文恭集》卷36《墓志铭》:“皇祐五年卒,年六十二”推算而误。今考郑戬皇祐元年(1049)十一月卒(《长编》卷167,《宋会要·礼》41之43)。“五年”乃“元年”之形近而讹。上述《宋史》等三书中本身也存在大量错讹,稍一不慎,便会导致生卒年失考或致误。当然,宋人的生卒年,也多可据《长编》、《宋会要》、《系年要录》等基本史料及前贤今人所编大量宋人年谱、宋人《文集》中的碑志铭状与上述三书本传等所载验证。《长编》等书均有人名索引,查检十分便利,可惜编者没有能做这一工作,造成许多不应有的疏误。笔者仅据《宋会要辑稿》礼41、44关于临奠、辍朝、赙赠的记载,查核了136人卒年的资料,发现其中18人是《全宋诗》编者失考或有误的。当然,《宋会要》等资料也有编修或录出时就已舛误的,需用其它资料考订。今将可据以补正的18人以《全宋诗》卷数为序分列于下(仅括注正确的生卒年):卷14汤悦(?~984)、卷97陈尧咨(970~1034)、卷109李若谷(970~1049)、卷114王贻永(?~1056)、卷162张观(985~1050)、卷170王举正(?~1060)、卷174郑戬(988~1049)、卷514俞瑊(?~1079)、卷627黄履(?~1101)、卷746王安礼(1035~1096)、卷948徐绩(1046~1124)、卷1199郑居中(1059~1123)、卷1274刘正夫(1060~1117)、卷1301胡直孺(?~1131)、卷1429范坦(1060~1121)、卷1803潘正夫(?~1153)、卷2059芮烨(1114~1171)、卷2112刘季裴(1123~1173)。就核查总数136人而言,18人错讹,其失误率为13.2%,如果用更多史料检核这136人,也许这一比例会更高。何况小传中的宦历行实错讹远比生卒严重得多。另外,传主的进士及第之年多可据宋人文集中的交游诗文考知(如本文丁逢小传所考),可信度极高。惜编者舍本而逐末,宁可採明清方志之说,导致了大量错误,甚至闹出一些不行贡举之年也有及第进士的笑话。据说新闻出版署规定图书允许的差错率是万分之三,不知是否适用于古籍整理类图书?仅就小传生卒年一项而言,《全宋诗》遑论评奖,合格也颇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