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文心》、《孙子》看中国古典文论的源流和发扬

2013-01-08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里截断众流地给予韩愈应享而未享的地位,说“今日所谓唐代小说者,亦起于贞元元和之世,与古文运动实同一时,而其时最佳小说之作者实亦即古文运动之中坚人物是也……而古文乃最宜于作小说者也。……小说既能以俳谐出之,又可资雅俗共赏,实深合尝试且兼备宣传之条件”,所以“韩退之作《毛颖传》,为以古文作小说之尝试,乃古文运动中之一重要节目”。可见韩愈的“文以载道”不止于正经严肃的“大道”,也包括轻松活泼的“小道”。而诙谐文学对中国九流之外,新一类小说的推动,是有相当大的贡献。

谐、戏剧:莫非兵也

“谐”、“滁”二语,一攻一守,一进一退,一发一藏。善谑者,谋定而后动,能攻人所不能守,而且攻其无备。好的“俏皮话”和智慧型的“机锋”一样,其势险,其节短。讽刺、棒喝之时,其势如张弩,节如发机。攻之前,静若处子,敌无戒备,动之时,捷如脱兔,敌不及拒。如果一击不中,则收兵翩然远走。巧的谜,或以正合,而形圆不可破;或以奇胜,藏于九地之下。“谐”的变化虽多,但自其智术而观之,则莫非兵法之用。以此观之,可以说“谐”是兵略之文戏,而文艺之富藏。

元明清传奇杂剧里的谐趣,后现代主义的黑色幽默

唐宋以来,“辞浅会俗”的滑稽戏,在武胜于文则“野”的蒙古统治下,反而投合所好,一扫中原精致文学的江山。失去了科举晋升的文人学士,把他们被压抑的创造力转投到民俗文艺。元末高明的《琵琶记》里,就有以作曲猜谜为科举考题,自己吞着眼泪,为百姓在戏园里逗笑。插科打诨的白话歌舞杂剧,同时受到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爱好。这是研究社会文艺学的一个少有机会,让我们能用类比的方式重验上古文化发展的源流。探讨俗文化里的丑角谐趣,能够让我们更能了解雅致文艺的基源,人类的本性。所以最适于研究丑角谐趣的人,反而是要像王国维一类的国学方家,才能见出五百年来人之所未见,说“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当然,王国维所搜集的材料,也是由焦循《剧说》等处得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就书目而言,可以说是“顿”至,但也是站在前修的肩膀上,“渐”而成之。

中国古典文论的发扬

应用文体之一:宣战书与“雄辩术”《<檄移>的渊源与变迁》, 1999年5月。

文论与艺理相通:八大山人的“六艺”。

《文心》对写意画的诠释(王元化2000年4月提出):《从刘勰<文心>看八大山人的艺术、人格》,2000年4月。

《文心》对文德和人格的重视:《从刘勰<文心>看八大山人的艺术、人格》,2000年4月。

文论、字说、兵法、人格和书法的关系:《字外有字》,2000年 8月。

《文心》与《文选》研究的结合:《广文选源变举略——自昭明至桐城》,2000年8月。

《从<文心>文论看中西园林和建筑艺术》

中国古典文论“新方向”的展望与局限

1.局限

难找“但开风气不为师”如韩愈、胡适者;

通外语者日益增多,但精于古文者日益减少;

精通外语者多不精通古文,精通古文者多不精通外语;

精通外语而又精通古文者更少,精通外语和古文,而犹有创意者更少。

2.现代化

现代汉语的文沦;

现代思想的广文论。

3.国际化

论文发表撰写英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