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恒先》蠡測

2013-01-08

上述兩段話都描述了一個同樣的宇宙生成系列:太一→天地→神明→陰陽→四時→寒熱→濕燥→歲,只是後者將其倒過來說而成為:歲←濕燥←寒熱←四時←陰陽←神明←天地←太一。儘管說法有別,然其全部宇宙生成過程都是一致的,從“太一”開始,到“成歲而止”。我們看到,在這個宇宙生成過程中,“水”並沒獨立成為其中的一環,而是“反輔太一,是以成天”。何以如此?篇中略而不提,研究者對此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但《太一生水》是談宇宙起源的卻毫無疑問。

然而,《恒先》似乎兼而有之。如前所述,《恒先》首句就兼具了中國特有的“本體——宇宙論”的提法,且五種不同的“生”法亦是兩者並談,難以明確界定其界線,只能試圖析之。我們名之為“自生”和“復”的前兩種生法,似乎很難將其與《道原》所討論的本體說相提並論,亦不可命之為《太一生水》式的起源論,或可稱之為本體/起源論。第三種“濁氣生地,清氣生天”的生法,可明確視之為《太一生水》式的宇宙生成論思想。第四種謂之為“焉”的生法,可簡化成一個宇宙生成的系列:或→氣→有→始→往。第五種生法叫“出於”,即事←名←言←音←性←有←或,這類似於《太一生水》的後一種描述,但其過程則非萬物,而為百事。正如吳根友先生所言:“《恒先》篇的生成論有兩條線索:一是描述自然界的生成過程,二是描述人類文明如何從自然界中產生的。兩條線索還未統一。而《太一生水》篇則僅僅是對自然現象生成過程的描述,沒有觸及人類文明與自然界的關係問題。[10]”吳先生此說甚為精確,然只能描述後三種生法,而對“自生”和“復”這兩種生法難以納入其中。

就思想發展的邏輯先後而言,越是早期的思想,其清晰程度越低,可發揮的餘地越大。雖然我們暫且不能斷定《恒先》、《道原》和《太一生水》三者的確切時間,但從思想本身來看,前者要比後兩者早一些。

注釋:

[1] 李 零:《恒先》,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正式发行为2004年4月) 。

[2] 庞 朴:《试读〈恒先〉》,简帛研究网站(2004/4/26)。

[3] 从李学勤先生释。见《楚简〈恒先〉首章释义》,简帛研究网站(2004/4/23)。

[4] 同上。

[5] 从廖名春先生释。见《上博藏楚竹书〈恒先〉简释》,简帛研究网站(2004/4/19)。

[6] 从董珊先生释。见《楚简〈恒先〉初探》》,简帛研究网站(2004/5/12)。

[7] 从庞朴先生释。见注2。

[8] 郭齐勇:《〈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简帛研究网站(20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