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历代《文选》类总集的编纂体例与选文范围

2013-01-07

可为一证。周必大(1126-1204)《皇朝文鉴序》评其各体文的选录标准时说:

古赋诗骚,则欲主文而谲谏;典策诏诰,则欲温厚而有体。奏疏表章,取其谅直而忠爱者;箴铭赞颂,取其精悫而详明者。以至碑记论序、书启杂著,大率事辞称者为先,事胜辞则次之;文质备者为先,质胜文则次之。复谓律赋经义,国家取士之源,亦加采掇,略存一代之制,定为一百五十卷。[32]

因此历代对此书都颇为推崇。

南宋魏齐贤(生卒年未详)、叶棻(生卒年未详)编纂《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110卷,有《四库全书》本等。该书选录范围从北宋扩展到南宋中期陆游(1125-1210)、杨万里(1127-1206)、辛弃疾(1140-1207)、陈亮(1143-1194)、叶适(1150-1223)等人的诗文,可视为《宋文鉴》的续编。但是该书所收作品以四六文为主,表、启、书、疏等应用文体占绝大多数篇幅,诗、赋只收1卷,因此本文不予分析。清庄仲方(1780-1857)编纂《南宋文苑》70卷,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江苏书局刊本。该书上继《宋文鉴》,收录南宋诗文作家300余家,作品1700余篇,分文体为55类,除了缴指挥、进故事、经筵进义、祈谢文、史断等几类罕见的文体以外,其余文体及其排序均与《宋文鉴》大略相近[33]。因此,本文亦不将该书取作分析文本。

《元文类》原名《国朝文类》,有《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嘉靖十六年(1537)晋藩刻本等。该书为元翰林待制苏天爵(1294-1352)编纂,历时20年始成,刊于惠帝元统二年(1334)。全书70卷,收录元初至中叶作家162人,诗文作品800余篇。陈旅(生卒年未详)《国朝文类序》云:

翰林待制赵郡苏天爵伯修,慨然有志于此。以为秦汉魏晋之文则收于《文选》,唐宋之文则载于《文粹》、《文鉴》,国家文章之盛,不采而汇之,将遂散轶沉泯,赫然休光弗耀于将来,非当务之大缺者欤?乃搜摭国初至今名人所作,若歌诗、赋颂、铭赞、序记、奏议、杂著、书说、议论、铭志、碑传,皆类而聚之。积二十年,凡得若干首,为七十卷,名曰《国朝文类》,百数年文物之英尽在是矣。[34]

则其上承《文选》、《唐文粹》、《宋文鉴》,将元代之文“类而聚之”的编纂意图,昭然若揭。在《元文类》之前,收录元人诗文作品的总集有周南瑞(生卒年未详)《天下同文集》50卷,刘将孙(1257-?)序于大德八年(1304),有《四库全书》本。该书亦承《文选》一脉而作,分文体为28类,大抵未出《元文类》的范围[35],故本文不选为分析对象。

《明文衡》为明翰林院侍讲学士程敏政(1445-1499)编纂,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间卢焕刻本《皇明文衡》等。全书98卷,补缺2卷,收录明洪武(1368-1398)至弘治(1488-1505)年间诗文作品1121篇,体例略本《文选》,按文体编录。此外,明人编选的当代诗文作品总集,尚有汪宗元(1530-1570)《皇明文选》(嘉靖三十三年[1554]序刻本),张时彻(1500-1577)《皇明文苑》(嘉靖四十三年[1564]刻本)、《皇明文范》(万历间刻本),张士瀹(生卒年未详)《国朝文纂》(隆庆六年[1572]吴梦铜活字印本),何乔远(万历十三年进士)《皇明文徵》(崇祯四年[1631]自刻本),陈仁锡(?-1634)《明文奇赏》(天启三年刻本)等。这些总集,有的专收赋作与文章,不收诗篇[36],有的分体编录体例与《明文衡》相类似[37],因此本文均不取作分析对象。

《文章辨体》为明左副都御史吴讷(1372-1457)编纂,刊刻于英宗天顺八年(1464)。全书50卷,外集5卷,收录先秦至明初诗文作品,分体编录。吴讷《文章辨体凡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