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魯邦大旱》的“重命”和“寺乎名”

2013-01-06

“否医戈”二字有連讀與分讀兩說。我贊成分讀說。簡文孔子“出,遇子貢曰:‘賜,爾聞巷路之言,毋乃謂丘之答非歟?’子貢曰:‘否。’”馬承源認為這是“子贛對孔子所提‘毋乃謂丘之答非歟’的問題作了否定的答復”,[12]劉樂賢以為“子貢說孔子這個看法並沒錯”,[13]俞志慧以為“子貢答乃師曰‘否’,表明他明確站在先生一邊,主張要重修刑與德”,[14]這些理解恐怕都有問題。所謂“否”,是就“巷路之言,毋乃謂丘之答非歟”而言的,孔子關心的是社會上民眾的反映,怕“庶民”反對他既“毋愛珪璧幣帛於山川”,又“正刑與德以事上天”的建言,所以才問子貢。“子貢曰:‘否。’”是子貢回答,社會上民眾不反對。子貢反映的是社會上的民情,並非說是他的看法。如果是“子貢說孔子這個看法並沒錯”,後面緊接著說“吾子若重命其歟?如夫正刑與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若夫毋愛珪璧幣帛於山川,毋乃不可”,就是前後矛盾,出爾反爾了。事實上,子貢先是回答孔子之問,客觀反映社會上的輿論,說輿論贊成孔子之說。下面“吾子若重命其歟?如夫正刑與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若夫毋愛珪璧幣帛於山川,毋乃不可”云云,表達的才是子貢自己的看法。“吾子若重命其歟”,是子貢對孔子建言的總看法。“如夫正刑與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若夫毋愛珪璧幣帛於山川,毋乃不可”云云,則是具體分析。子貢認為,儘管孔子主張“雙管齊下”,既“毋愛珪璧幣帛於山川”,又“正刑與德以事上天”,但總的傾向是媚俗,犧牲了原則,向“重命”,迷信鬼神的思想妥協了。所以詰責、問罪的口氣格外強烈。俞志慧將“医戈”讀為“抑”是可行的,但此“抑”字並非“意義相當於‘或者’”,而是表示反詰,相當於“豈”。《孟子•梁惠王上》:“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用法與此同。簡六“公豈不飽粱食肉哉,医殳無如庶民何”,“豈不”與“医殳無”對,“医殳”也當讀為“抑”,表示反詰語氣。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07~20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2]顔世鉉:《上博楚竹書散論(三)》,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19日。

[3]俞志慧:《〈魯邦大旱〉句讀獻疑》,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27日。

[4]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禮類周禮之屬。

[5]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禮類周禮之屬。

[6]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禮類周禮之屬。

[7]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禮類周禮之屬《周禮注疏》卷二十五。

[8]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09頁。

[9]劉樂賢:《讀上博簡〈民之父母〉等三篇劄記》,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9日。

[10]陳偉:《讀〈魯邦大旱〉劄記》,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27日。

[11]詳見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72頁,齊魯書社,1989年。

[1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09頁。

[13]劉樂賢:《讀上博簡〈民之父母〉等三篇劄記》,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9日。

[14]俞志慧:《〈魯邦大旱〉句讀獻疑》,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27日。

威廉希尔app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