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二十世纪《世说新语》研究综述之浅谈

2013-01-05

20世纪的《世说》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前五十年(清末至1949年)和后五十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重在注释、校勘、考证,同时也出现了较有系统的专题论文,为后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第二阶段则在前五十年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成体系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前五十年的《世说》研究,明显地表现为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态势,在研究的视角与具体方法上呈现出新学对旧学的继承、发展和扬弃的清晰脉络。如果说,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1928年)、李审言《世说笺释》(1939年)、沈剑知《世说新语校笺》(1944年)、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1942、1943年)等著述是以旧学为背景、注重实证、严于考校的披沙简金之著述,那么,一批视野开放、角度新颖、大开大阖的专题论文的涌现,则是这一时期《世说》研究的一道悦目的风景。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1940年)、 冯友兰《论风流》(1944年)、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1945年)、贺昌群《世说札记(麈尾考)》(1947年)以及许世英、赵罔、纪庸、朱建新等人的文章从各自感兴趣的角度入手,探幽发微,各开生面,使《世说》研究第一次呈现出多元、立体、现代的发展态势。

此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923年)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24年)二著,给《世说》做了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的定位,后来的研究,无不循此路径。作为演讲稿,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以《世说》为蓝本,对魏晋社会历史及人文诸状况多有阐发,时见精义,也为《世说》研究做出了贡献。

总的说来,前五十年的《世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从成果上看,校注与专题论文齐头并进,各擅胜场;并且,出现了刘盼遂、李审言、鲁迅、陈寅恪等一批对《世说》研究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可以说,这五十年,是《世说》研究的兴盛期。

比之前五十年,后五十年《世说》研究的突出印象是:专题论文的丰富多采,校、笺、注、译的集大成,研究著作的相继问世。但是,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80年代以前三十年的《世说》研究,与世纪末的近二十年相比,显得沉寂、低迷,成果不多。这一时期的论文主要有: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篇“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1956年);许震堮《“世说”里的晋宋口语》(1957年);刘叶秋《试论〈世说新语〉》(1957年);王佩诤《世说新语校释掇琐》(1957年);易艺五、乃正、陈直等人也有专文发表;此外,王利器《世说新语校勘记》(1956年)也是这一时期《世说》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这三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0年代,特别是1956、1957两年,此后长达二十年间,《世说》研究滑入低谷。

“新时期”以来的二十年,《世说》研究迎来了它的“复兴”,各种论文、注本和研究著作层出不穷,尽态极妍。在众多的论文中,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尤为引人注目:(一)《世说》作者及书名问题;(二)《世说》版本及注释问题;(三)《世说》性质及思想倾向问题;(四)魏晋清谈研究;(五)《世说》艺术特色及美学价值的研究;等等。这些热点的形成,是时代潮流与学术自身发展的结果。刘兆云、侯忠义、郑学韬、宁稼雨、江兴祐等人对《世说》成书、性质及其思想倾向的争鸣;萧艾、徐传武等人对刘注的考察;以孔繁、叶柏树、周舸岷、信应举为代表的清谈研究;以及郭豫适、吴代芳、钱南秀、马宝丰、郭孝儒、张永昊、范子烨等人从文艺学、美学诸角度进行的探讨,均能自出手眼,从而把以上热点问题引向深化。此外,朱一玄《朱铸禹先生〈世说新语汇集注〉序》和罗国威《〈世说新语词典〉序》也是两篇颇见功力的概述性论文。

1949年以来的五十年,各种《世说》版本不断出现。影印本有:王利器断句、校订的影宋本《世说新语》(1956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62年中华书局影宋本;王先谦思贤讲舍本三卷(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笺注本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83年中华书局);许震谔《世说新语校笺》(1984年中华书局);张*[扌+为]之、刘德重《世说新语选注》(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毓芙《世说新语新注》(198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等等。其中,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的余氏笺疏,是数十年苦心经营的集大成之作,汇聚近世诸家成果,校勘、考证、辨伪、增补之外,兼有按语评论,精义纷呈,极具学术价值。徐校重在疏通义理、训解文字,书后附录《世说新语词语简释》,有较高的认知价值。此外,还有许多注译本,如许绍早主编的《世说新语译注》(1989年吉林教育出版社), 柳士镇《世说新语选译》(1990年巴蜀书社),张*[扌+为]之《世说新语译注》(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1998年中华书局)等等。这些注译本虽旨在普及,对《世说》的流布和研究的繁荣,亦有赞助之功。

与论文、注本并行不悖,研究著作也开始出现(这是前五十年阙如的),且主要集中在90年代。萧艾的《〈世说〉探幽》(1992年湖南出版社),王能宪的《世说新语研究》(199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张叔宁《世说新语整体研究》(1994年南京出版社),宁稼雨《〈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199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张振德等合著《〈世说新语〉语言研究》(1995年巴蜀书社),蒋凡《世说新语研究》(1998年学林出版社),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1998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专著,或从宏观把握,或从微观透视,对《世说》进行整体或局部的观照与考察,均能叠床架屋,自成体系;王能宪、范子烨对《世说》源流的考辨,蒋凡、宁稼雨的发散式研究,都是颇有成效的。此外,张永言主编的《世说新语辞典》(1992 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万起编《世说新语词典》(1993年商务印书馆)以及许威汉、柳士镇等人的语言文字研究和整理,也是对《世说》研究的不同程度的突破。

台港地区的《世说》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杨勇的《世说新语校笺》(1969年台北宏业书局)、台湾正言书局编辑部的《音注世说新语新译》、 王叔岷《世说新语补证》、 詹秀惠《世说新语语法研究》(1973年台湾学生书局)以及梅家玲的叙事艺术研究等著述,与祖国大陆的成果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后五十年《世说》研究的繁荣图景。

以上是对20世纪《世说》研究的概述。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世说》作者及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