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以传统文化高扬时代精神的诗意景观—望奎诗词创作的审美取向

2012-12-28

诗人从林枫故居的馆藏文物中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历史烟云,人生短暂,世事苍茫,面对已故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风雨泥泞,真是说不尽心中的万千感慨。秦砖汉瓦。寄寓着诗人从深切的历史感中引发了对于英雄人物悲壮人生和赤子情怀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性人情内涵。

望奎是一处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累的丰硕之土,源远流长的满族风情文化,早已成为一种富有传奇性的文化积淀,多年来望奎的皮影不断丰富拓展,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景观。望奎人站在现实的人生世界上,不忘先人不忘历史。努力追寻已逝岁月的文化遗迹,在历史的烟云中抒写一己情怀。创造出辉映一方热土的诗意情境。

在《沁园春.凭吊英烈》中,望奎诗人吴继国缅怀烈士陵园中为国捐躯的三烈士冢,充满了虔敬和伤悼之意,词的下片写道:

萧萧百载风云。只搅得、天昏地也昏。叹茫茫黑夜,熊熊烽火;泱泱大国,累累伤痕。逐鹿驱倭,捐躯喋血,锦绣河山烈士魂。清平世、愿英灵永驻,浩气长存!

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望奎的大地上浸润着许多英烈的鲜血,许多不朽的名字镌刻在望奎的历史画卷上,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当然是诗意望奎永远的精神流脉和文化底蕴。当和煦的春风吹拂,当明媚的阳光照亮这片土地的时候,诗人们难以忘怀的“茫茫黑夜,熊熊烽火”的“天昏地也昏”的时日。反思历史,不忘先贤,形成了望奎诗词生命体验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指向。

在对山水风物和现实情境的抒写中,望奎诗词不是流连于生活现象的表层.而是深人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钩沉历史,放眼未来,以生命体验的方式走向本质的追求,这是望奎诗词美学深度的重要维度。

三、诗意情怀的大美风范

诗是美的精灵。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不无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学来说.它当然离不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家国生计、民本关怀等涉及政治、文化等群体性因素。望奎诗词也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它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但是望奎的诗词群体又不是仅仅附着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之上的“工具”,它是诗人的个体行为,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有关,与个人的喜怒哀乐有关。除了强大的社会和时代性征之外,它本质上是个人内在情感的诗意表现,它代表了人生世界追求大美风范的基本要求。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我们不乏关于一些诗歌运动的记忆。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有三次较为突出的大事件,一次是发生于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一次是发生于文革时期的小靳庄诗歌运动.一次是发生于70年代的天安门事件中的诗歌运动。三次诗歌运动的特点均以强烈的政治性为基本目标,与诗歌的审美追求没有太大的关系。

望奎诗词当然有它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它甚至宣称“诗教”的意识形态自觉性。它也确实发挥了宣传教育和熏化民风的作用,但说到底它还是众多诗词爱好者的情怀表述和诗意审美行为,它与历史上的新民歌、小靳庄以及天安门运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这样说,望奎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时代性没有遮蔽个人一己情怀的抒写。“私事”的畅言在望奎诗词中比比皆是。所以政治和教化。社会的群体精神是体现在完全个人化的写作中。作为诗词之县的望奎。诗人们的写作生机就在于与生命意识的紧密连结,就在于与审美目标的高度契合。

刘丽霞是望奎诗词作者中的一个,她的诗作表现出一种个人人生意识的自觉性,这在望奎诗人的写作中是颇具代表性的。在题为《送侄儿赴赤道几内亚打工)的诗中写道:

独驾孤帆涉远洋,父兄弟友最牵肠。

驼铃一曲长相送,祈望平安返故乡。

此诗所写的是亲情,所记述的是个人的私事。读来是其情可感,令人动容。侄儿远涉重洋,海天茫茫,触动了人生命运中的敏感部位。当你再细加体味.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充满了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的诗,一个普通的百姓能出国打工。这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明亮的音符。一己抒情,与时代和社会相关,意境开阔,音律和谐,可谓美不胜收,读这样的诗当然是一种享受。

七言绝句《渔村畅游》,作者田林,是退休干部:

朝阳笑洒水之乡,岸柳闲中垂钓忙。

心旷神怡兴未尽,轻舟唱晚伴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