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道与狂欢——用狂欢化理论分析欧阳修诗文和词的分裂状态

2012-12-28

《玉楼春》

洛阳正值芳菲节,林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4]132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是欧阳修因范仲淹上书被贬夷州所作,他描写江上的秋景,是为了排遣他孤独和失落的心情,追求精神的解脱。前两联中的景境界苍茫雄阔,后两联他摆脱了孤独和优伤,寻求到了精神的慰藉。诗的风格平易流畅,纤徐不迫,使人可以想见一个雍容俯仰的政治家形象。

《玉楼春》写春日离情,浓厚缠绵,哀婉感人,词中的意象完全不同于诗,洛阳“芳菲节”花的稼艳、清香和游丝、垂柳、明月,这样纤细的事物传达的是那些微小的东西在触动心灵的一瞬间所迸发的细腻与柔情。

欧阳修在不经意中把诗文和词给分开了,诗文用来表现士大夫高雅正统严肃的情感,而那些浓密的细小的心灵之思,对世俗生活的留恋,甚至是对情色的感受都交给词来抒发。欧阳修的诗文大多关乎政治和国计民生,多用描写、议论给人以苍劲大气,境界开阔的感受。欧词多以烘托气氛、隐喻、拟人的手法来写男女情感,女性生活,宴饮闲适等情色享受。

欧阳修诗文和词所呈现的这种分裂状态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一)自我的加冕和脱冕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上主要的仪式是给狂欢国王加冕和脱冕,而这种加冕和脱冕便是狂欢节的核心。加冕和脱冕的仪式把普通的人权威化,在加冕仪式中授予他权力,要给一个普通人穿上帝王的衣服,戴上王冠,这种权力在非狂欢的世界中是严肃的,绝对的。而接下来的脱冕仪式则更具有狂欢的色彩,脱冕时要扒下脱冕者身上的帝王服装,摘下冠冕,夺走其他的权力象征物,还要讥笑他殴打他。这种加冕与脱冕的交替过程正孕育着更新和新旧更替的意义。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也不失为一种自我的加冕和脱冕。首先,欧阳修在诗文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庄重的文坛宗师形象。作为士大夫,他继承了儒家“兼济天下”思想,追求政治功业,强调诗文等正统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多表现政治性,道德化的主题。这种作品在他的诗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伶官传序》《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纵囚徒》《原弊》《边户》(食糟民》等,就连其咏物诗《古瓦砚》也不忘在咏物时透露出对人才选拔问题的优虑。在《奏上时务书》中说:“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薄见乎文章。”把文章看做是“移风易俗”的政治教化工具。从这种角度讲,欧阳修用自己的诗文将他“加冕”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而他的词则又是对这一形象的“脱冕”欧词将那个官方的似乎高不可攀的欧阳修拉下了神坛,对那种不可袭读的权威进行脱冕,使一个世俗化、民间的、有情有恨的欧阳修呈现在世人面前。欧阳修的词中有很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他肯定爱情,并歌颂爱情,为我们展示了夫妻恩爱、离别相思等爱情婚姻生活的画面,充满了温馨的世俗情调。如(阮郎归》写春光唤醒了少女的春情,《渔家傲》(荷叶田田)写一个采莲女对爱情的渴望。与他的诗文比起来,他的词更具有人情味和生活色彩。

加冕和脱冕的交替表明事物都是处于更替和变化中的,这种更替与变化才能显示出事物的多样性和活力,欧阳修的诗文和词的不同风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着复杂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