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实践教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建构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建构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实践教学理念实施的平台,以探讨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为立足点,从名篇朗诵是古代文学实践的基础、剧目表演是古代文学实践的再现、作品赏析是古代文学实践的提升、专题讨论是古代文学实践的深化、研究综述是古代文学实践的综合等几个方面积极构建探索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学习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时间跨度来讲,包括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文学。按照内容涵盖来讲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按照体裁来讲,本课程综述中国文学史发展概况,讲述不同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曲、赋、文的发展演变过程,重要作家的创作成就,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其教学目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在文学领域的光辉成就,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程时间跨度大,内容涵盖广,体裁类型多,作品容量丰富,内涵厚重是其主要特征。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重点不同,在教学型院校,这样一门长达两年四学期的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讲授的同时把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内化成素质,转化成能力是这门课程的关键也是难点,也是在这个专业的教学中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内容。明确地说,古代文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诸如作品朗诵能力、赏析能力、研讨能力和再现与表现能力都是这门课程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建构合理有效的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名篇朗诵是古代文学实践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文学名篇就像璀璨的珍珠熠熠发光,就是这些名篇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与要义,作为古代文学的传授者,对经典的复制与传承是责任也是义务。朗诵能力应该是文学专业学习者的基本能力,它是建立在语音语调、情感把握、表达再现基础之上的,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基础,但是能力的强与弱却是不断培养和强化的结果。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教学班或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和举办古典名篇朗诵会,篇目选择要利于表现和朗读,要求学生在此之前对朗诵的作品要能深入理解其创作过程、时代因素、作者心境等相关背景,发掘作品其中的丰富内涵,突出情感重点,把握作品基调,抒发内在情感。在这样的实践中,可以是比赛、也可以是单纯的表演,指导教师和参加的同学应为表演者点评,有条件的教学可以把名家朗诵的录音、录像放给学生,同时做好文字、图像的记载和保存工作。唐诗宋词在这部分中能够发挥其价值最大化。
(二)剧目表演是古代文学实践的再现
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文学知识转化成文学素质和文学能力,对作品的再现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对作品掌握的程度。这种再现不是照搬照抄,照本宣科,而是在对作品理解把握的基础上的呈现。剧目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形式,既能检验学生对作品的学习情况,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学表现力,增强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
相对于不同的体裁,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形式不同,名篇朗诵是对诗词最好的实践方式。而相对于神话、唐传奇、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它们的艺术性、形象性、表演性比较强,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则可以采取剧目表演的方式进行实践。这种形式的益处是学生只有充分地理解作品才能再现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行组织、导演、排练、表演,以丰富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的认识和提高,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研读能力,又能够展示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能力,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作品赏析是古代文学实践的提升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作品分析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文学史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印证,又是组成文学史和作家创作框架的骨肉,故对作品掌握的程度是古代文学学习程度的缩影。而作品的赏析就不仅是使之在文学史、作家创作中有基本的真实性再现,即还原历史,还要有学习者对作品审美、鉴赏、文学表现能力的再现,所以它考查的是作品的理性掌握和阅读者的感性赏析两种能力的综合。对于古代文学学习者来说,前者只要有个认真严谨的态度即可,而后者则是对文学学习实践能力的一种提升。
赏析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课堂提问和撰写鉴赏文章两种形式。前者需要课堂时间比较充分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个作品,教师可以以音乐或者作品背景启发,学生可以在美的享受和触动中激发灵感,提升审美愉悦和赏析水平。还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课程范围中的一篇作品,就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如作品流变、流派、类型、主题、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艺术成就、语言特色等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文章。作品的赏析能力是文学学习者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是文学陈述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体裁,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作品,都是赏析能力培养的实践材料,都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四)专题讨论是古代文学实践的深化
讨论是任何课程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文学课程也不例外,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更有其重要和特殊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因其时代久远、内涵厚重、文献众多、争议颇多而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度重重。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学习者的阅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阅读后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基于这两种因素,讨论可以使学习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延展,集思广益,可以使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内容更加清晰明确。
但这个实践教学方式有重要的前提,一是需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和题目,对于已经是定论的文学现象或者内容讨论只是在消磨时间,虽然对于课前不准备的学生大有帮助,但是对于讨论的宗旨就偏离了。二是学生讨论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要讨论的问题和题目,由于古代文学的特殊性,通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只能是人云亦云了。所以老师应该在所学的文学作家和作品中就某一专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的时候要求每位同学在参加专题讨论前准备一份发言稿,这样就避免了人与亦云的无意义的讨论了,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研究综述是古代文学实践的综合
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能说会说,还要能写,写的深刻,有思想。这种能力的来源不仅是学生对教师在授课中对某一问题看法和观点的解读方法的掌握,更多地来源于课程之后学生对阅读范围和阅读深度的培养,阅读能力可以反映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实质是对一个问题的宏观的把握。
研究综述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它是对所要研究的题目和内容的研究情况进行综合性评述,可以有广度研究和深度研究两种。广度研究是一种横向研究,比较分析研究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源流影响也可以是广度拓展研究。深度研究是一种纵向研究,可以是一个作家或者一个流派、一种文学现象在深度上的挖掘。无论广度还是深度研究,都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归纳和概括,哪些是研究定性的内容,哪些是研究空白的内容。这种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积累加上思考,再用宏观的视角加以展示。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在经历了长期的传统教学后,必然要面临新的历史时期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被众多传授者所思考、所探索,对于这样一个传统专业,如何能焕发新的活力,在传授者看来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曾大兴,纪德君.古代文学教学创新与大学生能力建设[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金花.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小议[J].高教研究,2010(3).
[3]刘运好.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 (6).
[4]刘黎清.论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