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档案馆档案的开放与利用

2013-01-15

 【编者按】: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威廉希尔app 档案学栏目为您提供档案学范文参考,以及档案学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档案馆档案的开放与利用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介绍了档案开放与接待利用的开发情况,并在文后总结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还有待加强的地方,希望以此来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

关键词:档案馆 档案开放 档案利用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档案开放的规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996年,北京市档案馆借新馆开馆之机,首次向社会开放档案。档案开放是档案馆自身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它使档案馆由封闭走向开放,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接待利用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档案开放情况简述

(一)档案开放的数量不断增长

1996年,北京市档案馆首次向社会开放35万卷档案,随后又分别在1997年、2001年和2009年3次开放档案,截至2009年底,开放档案资料总量达74万卷,占馆藏总量的37%左右。档案开放数量的增长,使越来越多的档案信息可以被社会各界利用,档案价值发挥的空间不断扩大。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发挥馆藏大量民生档案的作用,公众只要持个人有效证件,就可以查阅本人的婚姻、学籍、招工等尚未开放的档案,简化了查档手续。

(二)档案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

1996年至2001年开放的档案,起于1533年,止于1965年,包括了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档案。为落实《档案法》关于开放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档案的规定,满足社会各界从历史档案逐渐向近现代档案转移的档案利用需求,2009年的第4次开放档案加大了建国后档案的开放力度,1966年至1978年间涉及经济、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环保等领域的档案对社会开放。

4次开放使档案开放范围逐步从历史档案扩大到近现代档案,内容从政治领域不断深入到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劳模、工商等民生档案也相继开放。档案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可利用档案的范围更宽广、信息更丰富,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信息需求。

(三)获取开放档案信息的形式更加多样

北京市档案馆开辟了千余平米的档案查阅空间,档案馆指南、开放档案目录等检索工具成为利用者获取开放档案信息的助手。《北京档案史料》等刊物和各类展览成为档案馆主动公布开放档案信息的平台。

伴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脚步逐步加快,档案网站正逐步成为公布开放档案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2000年北京市档案馆首次在互联网上推出开放档案目录网上检索服务。至今,已在互联网上共推出6个数据库80万条开放档案资料目录及180万页开放档案原文供公众查阅,同时通过网上展览、专题档案介绍的方式介绍开放档案。

与此同时,档案馆积极与媒体合作,通过影视节目传播开放档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