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打造公共档案馆

2013-01-11

再来考察利用工作统计分析,档案馆本位主义倾向同样表露无遗。譬如统计指标的设定,多数档案馆仅仅满足于调卷数、利用人数、利用目的(一般分为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个人取证和其他)的简单统计,主要反映某一特定阶段档案人员的工作量,至于更深层次的利用分析,如有多少需求尚未满足,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馆藏资源需要怎样统筹规划,如何调整与改善等,涉足者寥寥。即便最近几年,已经有人在关注利用状况分析,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建设性意见又很难上升到行政管理层面,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三、打造公共档案馆

以维护公民权利为核心,打造公共档案馆,具体应体现为:构建平民化的馆藏,为实现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提供资源基础;建立公共档案馆文化,营造亲和、舒适的利用氛围,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用户,最大限度地确保公民能够利用档案。

1、整合档案资源,架构平民化的档案馆藏

国内不少同仁对国外档案馆保存着内容丰富的个人与家庭档案无不表示赞叹。在美国,有关家庭、家族的档案以及个人学历和履历、业绩和财产、反映城市历史的人物与事件、地方历史风貌和土著居民历史、重大事件等资料,是档案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利用者长期关注档案馆的资源,也是档案馆用户络绎不绝的重要因素。英国国家档案馆与国家统计局联合设立了“家庭档案中心”,保管着有关公民的出生、收养、婚姻、死亡等方面的历史材料,并编制了档案索引,可以为公民提供相关情况的介绍与咨询。⑦

我国应借鉴国外档案馆的做法,以维护公民权利为宗旨,重新规划馆藏结构,提出详尽的接收方案与策略,构建大众化的档案馆藏。国家综合档案馆除了接收政府各机构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照片档案等门类外,其他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专门档案,譬如劳动部门的招工档案、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档案、工商部门的企业登记档案、房地产部门的房产档案、地产档案等也应一并接收。这些档案资料详细地记载了政府在行使某一职能过程中,涉及的公民个人或者某一组织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活动记录,这将成为公民个人日后查找利用的原始凭据,也可能成为将来个人、家庭或者组织史研究的珍贵史料。所以,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尽可能地将政府部门形成的一切与公民利益关系密切的档案资料,收集进馆并妥善保管,为维护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

目前,档案馆藏来源主要依赖各机构档案室的移交,政府机构档案部门存有哪些档案,便可能向档案馆移交哪些档案。据笔者了解,各级政府机构中尚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各类档案未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室藏不够齐全、完整,多数仅保存着本单位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等,专业档案大多仍处于政府机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掌控之下,移交渠道不通畅,形成了档案馆藏结构重文书档案、轻专业档案的格局,专业档案游离于档案馆的监管之外。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配合。首先,政府各机构须对本组织形成的各门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馆馆藏主要来自政府各机构档案室,只有档案室室藏丰富、门类齐全,尤其将政府机构产生的涉及公民个人的档案完整地收集,这些珍贵的档案才有可能随同文书、会计、科技等类档案一并移交进馆,才能保障档案馆馆藏结构的合理,保障馆藏资源体现对公民个人的关怀。其次,档案馆须成立专门机构,责成专人主动与政府各部门联系、协商,根据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范围及其产生文件的实际状况,制订详细具体的档案接收细则。如果某些机构档案基础工作薄弱,甚至在某个特殊阶段档案工作瘫痪,档案馆应重点督促他们按照接收细则整理移交档案,坚持“公众需要什么,档案馆就收藏什么”的工作理念,将政府机构形成与保管的专门档案系统地收集进馆,有效地保证馆藏的不断丰富,构建平民化的馆藏结构,这是打造公共档案馆的首要任务。

2、建立公共档案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