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诚信标准的公平。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由谁制订?制订者的权威性由谁授予?虽然通行的做法是诚信得分由学生个人自评、经由班委和学院双重审核并打分。一个大学生,诚信如何,到底谁最有发言权?是代表“管”方的班委和学院,还是他的普通同学?不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诚信档案本身的客观性、中立性就令人怀疑。而一项充满悬疑制度,我们还能指望它推进社会诚信吗?
其次,在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中谁来监督信用的监督者(高校)?没有监督和竞争,谁能保证高校不产生寻租冲动?有人质疑,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诚信档案”很难不被形式化、庸俗化。
参考文献:
[1] 《诚信档案可解大学生“诚信危机”?》,《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4月11日。
[2] 刘勇强:《美国的个人人信用档案管理》,《档案时空》2005年第四期。
[3] 谭磊:《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推动高校诚信教育》,《云梦学刊》2006年第四期。
[4] 《大学生信用档案:在喝彩与质疑间踽行》,新华网,2003年4月。
[5] 《上海大学首批信用档案难产》,新浪网,2004年5月24日。
下一篇:高校档案分类刍议之探析